初中初三

淺談國人之孝作文

本文已影響 9.6W人 

中國,有着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兩千多年來,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是歷代統治者所推崇的封建正統思想。因此,儒家的孝道便成了衡量一個人德行的標準,成爲了封建禮教的核心思想。

淺談國人之孝

《孝經》有言:“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可見,孝在古時是作爲天經地義的頭等大事,若則不孝,乃有違天理也,不容也。漢時,據儒家思想,強調爲人立身以孝爲本,任官從政以廉爲方,因此,孝廉成爲出仕做官必由之途,而非習五經修六藝之傳統道途。而漢朝歷代皇帝駕崩後都會在諡號前綴一“孝”字,如:孝文帝,孝武帝等。此時,“孝”已是治國之本,馭民之道,只有真正做到“孝”,纔不會犯上作亂,行忤逆之事,人與人則和諧相處,國家安樂,四方來朝。自此後,孝道深入民心,縱使國家變換,王朝更迭,孝道卻深植於百姓的內心深處,巋然不動。

孝是中華傳統美德,歷經千百年,猶如一輪朝陽高高懸於天空般而孝道在我們每個人心頭。《春秋》有載:“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若是父母健在,則不可出遊,若定要出遠門,則需告知高堂,否則將視之爲不孝。古人將父母視爲自己的信仰,因此則有“拜天拜地拜父母”之說,可知在他們心目中,父母便是如同天地般需仰視崇敬的,是不可詆譭的。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我身上的一切都是父母給予的,我又豈敢去損傷呢?這不就是對父母的不敬,非孝子所爲之;若是有一天我惹怒了父母,就請盡情責打,我必然是不會反抗的;若是我有朝一日做了違背良心之事,您就將我賜死吧,這就是所謂”父叫子亡,子不可不亡“。雖然有些偏激,但也是他們內心對父母要求的尊重與服從,順應父母,爲順應天命,順應本心之做。於之今日,若用古人之行來要求我們盡孝,怕是每個人都是”不孝兒女“吧,單單之論“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恐多數人都不知父母年齡,更何況再因此爲他們高興又爲他們擔憂呢?

國人之“孝”,回望歷史,此輩之人層出不窮;可偏偏到了如今,卻寥寥無幾,這其中之由誰人可解?所謂“百善孝爲先”,古人誠不欺我。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