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一

“人腦”pk“人工智能”作文

本文已影響 7.76W人 

科技的飛速發展帶來了十分便捷的生活,但同時引來了不同的反響。近期,最火熱的還要屬那個會寫詩的人工智能機器,在不斷地“學習”和升級下已經從小學水平迅速發展成大學新生水平。古文詩詞是中華民族傳統中的精華,衆人認爲讓一個機器來寫未免有些不太尊重文化。

“人腦”pk“人工智能”

事實上,我們目前最需要去關注的是我們的所思所想是否變得機械化了。人類之所以能夠成爲主宰萬物生靈的統治者就是因爲人類會思考;一位偉大的哲人曾說過“人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既高貴又渺小,人因思想而高貴。”倘若要像計算機一樣不再擁有價值觀和同情心,人類社會又將變成什麼樣?”

前段時間有一個轟動一時的問題:老人摔倒後到底要不要扶。想必你的回答一定是會;但若是一個有碰瓷“前科”的老人摔倒後在馬路旁呻吟,是否還能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即使作爲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來說,大腦裏仍會想、會考慮後果。但我想也一定會有人站出來,毫無顧慮地把老人攙扶起來,詢問情況後再把老人送回家。

在我們擔心人工智能是否會讓計算機變得像人類一樣思考地同時,更應該去思考我們的思考是否變得像計算機一樣失去了人類的本能。

最近,“共享經濟”火遍大江南北。在上海,共享單車的身影早已隨處可見。可又在短短的時間裏,單車竟已氾濫成災,共享經濟的目的與目標彷彿已經偏離了軌道。與此同時,南昌的共享e傘也已經大規模發放。同樣只過了一夜的時間,30多萬把傘也差不多銷聲匿跡,一傘難求的現象很普遍,即使發行者強調的目的就是“藏傘於民”,但當“藏”在民間的傘回到市場時是否還能保證其完好無損,這無疑又是對我們的考驗。

即使在人工智能處處爲人類提供便捷甚至在某些領域能替代人類,但計算機終究還是爲人類所控。那些複雜的技術操作無疑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我們賦予它們的僅僅是一堆亂碼和指令,而我們則需要認真教導我們的後代利用優勢創造更美好的社會。

總而言之,人工智能的一步步發展象徵了人類思考的一步步加深,我們的所作所爲則更應該體現的是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那麼人工智能就只會是人類的複製品還不是取代人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