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一

應是“有情”非“無情”作文

本文已影響 8.4W人 

提及計算機與人類,是否會有人將這二者混爲一談、視爲一體?不會的,這二者本身就是差異極大的,於本質上有着區別的兩種事物。除了二者“記憶力”方面的差異外,最直接、最根本的區別,便是人類“有情”而計算機“無情”——這裏的“有情”與“無情”,並非單指感性的情感方面的“有”與“無”,而是人類有着對“自我”的判斷標準與認識,對本身以及周圍事物產生的“三觀”,對於事件的可改變的、多方面的處理方法以及情感對於萬物各有不同的主觀想法,計算機卻只能夠按照輸入的程序運行,並不具備人類所有的以上幾點。因此,人類“有情”計算機“無情”。倘若人類的“有情”愈來愈往計算機“無情”的方面發展,那將是一件極可怖的壞事。

應是“有情”非“無情”

“無情”將導致人類變得不完整。人類之所以不同於其他物種,之所以高級,正是由於人類“有情”——這是人類進化過程中上天給予的獨有禮物,別的物種都不具備的,即使有,也是有其雛形而無本質。若是失掉其中的任何一塊兒,人性也將跟着磨損一塊,便不能稱其爲完整的“人”。正如楊絳先生曾經怕黑,不敢走夜路;可文革的腥風血雨過後,完全不怕走夜路,獨自一人於黑暗中穿行,再不覺恐懼。這不能夠稱其爲“勇敢”了,因爲她並非主動地去克服這一恐懼,而是見識了更可怖、更驚悚的文革洗禮,時間一久,這塊恐懼麻木壞死,便失掉了。她也在書中常寫,不知爲何就是不怕了,可這樣總覺“不完整”了。

其次,一旦“有情”大幅度趨向轉變於“無情”後,世界上各具特色、獨有韻味的藝術作品、文學作品將千篇一律,於是進一步擴大相同的,不變的毫無特點的風氣。史鐵生寫《我與地壇》,正是站在他對於生命、對於死亡有着主觀的獨到的認識的基礎上;鄭板橋的“板橋體”,也是對於楷、行的自我處理融上自創風格,再用中國古代“化異爲同”,追求大局、和諧大美的思想而產生的。若是人類沒有了自己的三觀、不同處理方式及主觀想法,這些作品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革命年代厚如紅磚而千篇一律的無價值作品,一而再、再而三地洗刷着同化着人類的思想,引領一股子刻板的無異的風氣,“造就”更多前篇一律的作品。

在“無情”所致的“不完整”的集合以及“千篇一律”的風氣引領下,社會也將變得混亂不堪,原先於馬路上跌跤,被人攙扶,並非出自那人的人類本性,而是其的自我“樂於助人,應幫他人”的認識,或其內心的情感上的同情,或他對於交通安全的大局的考慮使之將摔倒的人攙扶起來。再往回看,古時孔夫子倡導的“儒家”,後來的“法家”,即便二者近乎對立,也都是在這“有情”的基礎上催生萌發,最終產生的。現在國家常外儒內法,制定法律,也都是以“有情”爲出發點,是合乎人的三觀以及事理基本評判標準的。若是人類變於“無情”,那麼法律將失去其效果,社會乃至世界將要動盪不安。人類要像計算機一般只聽從編程,又一場文革乃至比文革更大的扭曲浩大的動亂將會產生。

由此看來,“有情”一旦變爲“無情”,後果將不堪設想。然現在的或許一成不變的生活方式,高度的壓力及碎片化習性容易將人類引至類計算機式的“無情”上。我們需保持自我,跳脫死板,鮮活、豐富自身,採取“應是有情非無情”的態度,才能保持一個平穩的、幸福的,並不斷髮展的生活。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