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

感動中國2021頒獎晚會觀後感參考範文(10篇)作文

本文已影響 9.18W人 

篇一:感動中國2021頒獎晚會觀後感參考範文

感動中國2021頒獎晚會觀後感參考範文(10篇)

很早之前就接觸到了感動中國,記得那時候主要是爲了寫作文總在背每年的感動中國人物素材,整個中學時代同學們們的作文中隨處可見感動中國人物,但很少真正去了解、真正去感悟過感動中國,後來漸漸長大,終於開始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每年的感動中國,開始走進他們的故事,每一次總會熱淚盈眶。

感動中國在這片土地上已經走過了12個年頭,這十多年來,無數平凡卻又高貴感人的故事被搬上熒幕,一位位普通卻又無比偉大的人被衆人所熟知,無論是赤誠報國、爲民奔走、捨身救人的大愛,還是忠貞不離、反哺贍母的小愛,不論是偉大地驚天地泣鬼神,還是平凡的不足爲道,人間真情、世間大愛,總會觸動我們的心絃。

每年的感動中國中,總會有一位獻身祖國國防事業鞠躬盡瘁的軍人,一位爲民奔波甘於奉獻的焦裕祿一般的人民公僕,一位至忠至孝對親人不離不棄的普通人,一位獻身救人托起他人生命曙光的平凡英雄…無論身居高位,還是來自基層,偉大還是平凡,感動不分貴賤,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踐行着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優秀傳統,用他們的執着詮釋着愛的含義,感謝他們,讓我們感受到這個社會的正能量,在這個不是物慾橫流、不那麼美好的社會裏,讓我們看到希望,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就有力量!

篇二:感動中國2021頒獎晚會觀後感參考範文

見義勇爲的事蹟深深的震撼了我,讓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事情。搬到新家後,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小區,我對一切事物又是好奇又是害怕。有天晚上,媽媽讓我去樓下取快遞,我到了一樓,剛好遇到一個小弟弟在找媽媽,他說媽媽在地下車庫放東西,我想帶他過去,可是一看車庫樓梯口黑咕隆咚,立刻嚇得毛骨悚然,趕緊退了回來,還好一會他媽媽就回來了。現在想想,我真是感到羞愧難當,因爲呂保民叔叔幫助別人的時候,看到危險可不是後退,而是勇往直前!

在平常的生活裏,我們雖然不需要像呂保民叔叔那樣做有生命危險的事情,但是我們卻可以學習他那種樂於助人的高尚品質,在別人遇到困難時要盡力幫助他們,給別人雪中送炭。在受到別人的幫助後,我們要學會感恩,要知恩圖報,讓世界到處充滿人間真情!

篇三:感動中國2021頒獎晚會觀後感參考範文

太陽是奉獻的,它光灑大地,換來了萬物生機;春雨是奉獻的,它潤物無聲,換來了生命勃發;我們是奉獻的,相互幫助,換來了人間和諧。

發展需要奉獻,奉獻需要真誠。不會因故弄玄虛而爲之,不會因沽名釣譽而爲之。否則,就會有假,有所圖,有更大的索取。真正的奉獻,是恭敬地獻出,是心甘情願。甚至把奉獻化爲了一種責任,一種義務,一種精神。

所以,真誠了,就無私了;無私了,就坦蕩了;坦蕩了,就成了真正奉獻的人。

於是,你感動了國人。難忘的20_年1月1日,這個特殊的日子,飯店裏多了200名災區的兒童,是你用多年撿拾廢品的錢宴請的。你只是以一位長者的身份,給孩子們以家的溫暖。其他,別無所求。你是真心的!真心讓你忘記了自己的貧苦,甚至寧肯自己貧苦,也奉獻出一點兒愛心。這就是人,大寫的人,因真誠爲人而感動,而偉大。

偉大源於平凡。汶川,您含着淚,“孩子別哭”,網中一溫一週,和藹可親;雪地,留下了您的慰問,融化了路人心中冰雪;玉樹,您哽咽着,“還是那句話,救人要緊”。爲什麼您的眼裏常含着淚水,因爲您對人民愛的深沉。不是矯揉造作,不是虛情假意,是真誠,是心底的赤誠。“鄉親們受到的災難就是我們的災難,鄉親們受到的痛苦就是我們的痛苦。”這是什麼?這是“舍小我而顧大我,舍小家而顧大家”的精神,這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這就是奉獻。我們的好總理,看着您的焦急,您的憔悴,您的白髮,卻耀眼出您無私的奉獻。

兩位老人,兩位地位、職業不同的老人,卻有着共同之處:即真誠幫助、求助他人。孟子云,“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請喚起、燃起那顆真誠的奉獻之心吧,那是無私、坦蕩,爲天地而生的赤誠之心。

篇四:感動中國2021頒獎晚會觀後感參考範文

一位名人說過,“愛國心是人類最高的道德”。古往今來,人們可以用無數故事證明這人類“最高的道德”的崇高。令人感動的不是這種“道德”的結果,而是這樣的“道德”往往蘊藏於普通人的心靈、勃發於國家民族的特殊時機。在這個春天,面對紛紛擾擾的世界,億萬中國人民表達愛國主義的澎湃激情,讓我們又一次爲這樣的道德而震撼。

爲了民族尊嚴、民族利益,表達人民的意志,這種“民氣”非常可貴。但要使它發揮作用,要讓這種“人類最高的道德”轉化爲一種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我們還必須讓“愛國心”落在實處,讓“民氣”轉化爲民智、民力,使它爲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發揮真正的作用。也就是說,要有愛國的激情,還要有大國理性。

熱情與理性並不矛盾。在法律的框架下,在道德的範疇內,以國家和民族的核心利益爲着眼點,合法有序地表達,就是理性。這種“理性”反映了一種履行公民責任的擔當。作爲個人,我們有表達愛國熱情的權利;作爲公民,我們有以大局爲重、理性愛國的責任。這種“理性”也體現了一種以國家利益爲重的眼界:只有以國家利益作爲根本,我們的愛國之心,才能起到實實在在的作用。

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它是具體和務實的,是和中華民族與國家的根本利益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在當今形勢下,中國的核心利益和根本利益就是繁榮和統一,是發展中國,讓中國變得更加強大。從這個意義上講,以實際行動保持大局穩定,促進經濟發展,成功舉辦奧運,就是對各種遏制中國、抹黑中國行徑的最好迴應,更是愛國主義最爲具體生動的體現。

古老的中國曾經歷經坎坷,直到上個世紀中葉,我們才從長久處於國家分裂與抵抗外侮的艱苦磨難中迎來了新生。經歷了30年改革開放,在堅定不移地走向世界之後,中國將一個充滿活力的嶄新形象,呈現給世界。我們應該意識到,中國,已經不是往日意義上的那個中國。作爲世界公認的大國,我們的心態理當更加開放、包容、理性、自信,以國家核心利益爲重,激情加理性纔是我們表達愛國熱情的正確態度。

篇五:感動中國2021頒獎晚會觀後感參考範文

清晨,幾聲鳥鳴聲把我從夢中驚醒,一縷陽光從窗簾縫中偷偷鑽進來,調皮地撥開我朦朧的睡眼。我知道天空已經放晴了。

推開一扇窗,我看見了一片蔚藍,幾朵雪白的雲朵在天空中悠閒地飄過。我呼吸着大自然所給予的新鮮空氣,偶爾一縷略帶涼意的清風,夾雜着一抹淡淡的花香,拂過臉龐,感覺無比愜意。這花香從哪裏飄來?放眼望去,只見一片翠綠中,這兒一抹紅,那兒一簇白,原來是三角梅和玉蘭花開得正旺呢!若非這雨後一抹花香,我竟沒發現窗外已綻放這麼絢爛的花朵。

感謝這一抹花香,讓我領略了淡淡花香後的美麗。

生活中,處處都瀰漫着花香。每天早晨起牀,爸爸媽媽總是早早的把早餐做好,那美味的早餐,就像是一抹花香;走在上學路上,清潔工老人那被晨曦拉得長長的背影,就像是一抹花香;公交車上,售票員阿姨那甜甜的微笑,也似一抹花香;學校裏,老師的認真指導,同學們的熱心幫助,不也似一抹花香嗎?

所以,心存感恩吧!小草心存對陽光雨露的感恩,一歲一枯榮之後又萌發新綠;雄鷹心存對藍天白雲的感恩,在清寒玉宇中展翅高飛;溪水心存對巍峨高山的感恩,從山澗低吟飛瀉;泥土心存對廣袤大地的感恩,在田野裏散發沁人的芬芳。我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裏,感恩生命的偉大,感恩生活的美好;感恩父母的悉心呵護,感恩老師的諄諄教誨,感恩同學的熱心幫助……我們感恩大自然賦予生命的一切恩澤。

推開一扇窗,讓一抹花香飄進來。心存感恩,這一抹花香,將會變成一片花海中瀰漫的花香,隨風飄散,無所不在。

篇六:感動中國2021頒獎晚會觀後感參考範文

通過參加這次報告會,我從宣講團對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宣講報告中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她平凡而偉大的精神境界,在我們臨縣華坪居然還有這樣一位偉大而平凡的人,這讓我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張桂梅———“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十大女傑”,華坪縣女子高中的創辦者,華坪縣孤兒院院長,少年喪失母親,青年喪父,中年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到肝臟,身患重病卻始終堅持上課……這就是我對她最初的瞭解,或許很多人對張桂梅的瞭解都只停留在這,或許很多人都不理解,難道她不要命了嗎?她究竟爲了什麼?但是隨着宣講的不斷深入,隨着心靈一次又一次的震撼。我找到了答案,“她是一名共產黨員”她是那些貧困山區孩子求知的“指路牌”更是130多名孤兒的“媽媽”。我爲我之前的想法感到羞愧,作爲一名中共黨員張桂梅一直在平凡的崗位,幹着不平凡的事,在磨難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腰桿,生活的磨難沒有擊垮她,病魔更沒有讓她倒下,她擔負起了一個偉大母親的責任。她用赤誠的愛心托起了無數孤兒和困難女子的人生夢想,這一刻我打心眼裏敬佩她,她無愧於“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十大女傑”等一身榮譽。

“俯首甘爲孺子牛"是魯迅先生的寫照,也是張桂梅的寫照,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三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的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奉獻給學生和孤兒,這些事蹟正如他所說的,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綠洲。正是因爲她的淡泊名利,不求回報,才造就了一片“綠洲"。物質固然重要,可是決定我們生命價值的東西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品質,張桂梅老師的崇高精神猶如一棵蒼天大樹,供人們歌頌,更是我們黨員學習的楷模。

篇七:感動中國2021頒獎晚會觀後感參考範文

“葉連平老師九旬高齡仍堅守三尺講臺,20多年來退而不休,他是我們全體教師學習的榜樣和道德楷模,葉連平老師的先進事蹟深深地觸動了我,讓我認識到教育是如此美麗。”9月12日上午,剛剛榮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的紅星中學英語教師張桂霞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她在葉連平老師身上,學到了無私奉獻精神。“葉連平老師始終淡泊名利,傾盡心力、財力,努力用知識改變鄉村孩子的命運,用愛照亮他們通往夢想的階梯。這位老黨員,幾十年來,不忘初心,用實實在在的行動默默付出。”張桂霞說,在葉連平老師身上,她學到了愛生如子的道德情操。葉連平老師是“四有”好老師的生動典範,他忘我的精神令人欽佩,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三尺講臺,一生情懷。

“葉連平老師曾說過:老師的工作,絕不止在三尺講臺上。教書只是手段,育人才是最重要的!”張桂霞告訴記者,她在10多年教學生涯中發現,因爲經歷不同,孩子們的性格、智力、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差異。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她會更加關注每一個個體的成長,整理並記錄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表現,觀察發現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走進他們的內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潛能,讓每一個孩子在集體中都有存在感和歸屬感。

從事英語教學工作十多年來,張桂霞曾榮獲全國優秀教師、省優秀青年教師、市師德標兵等榮譽稱號。張桂霞表示,榮譽代表過去,她會努力用自己勤勉的教學態度,培養學生刻苦的學習態度,促進學校“讓學習成爲習慣”學風的形成,讓學生慢慢明白終身學習的道理。她將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爭做學校“閃閃紅星,放飛夢想”團隊裏的表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用一顆母親的心做教育,和學生共同成長。

篇八:感動中國2021頒獎晚會觀後感參考範文

他偉大而又平凡,他用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善良,用自己的大愛,贏得了億萬人民的敬重,他就是20_年度“感動中國”頒獎盛典中煙臺招遠的92歲老人――劉盛蘭。

聽到名字,還以爲是一位老奶奶呢!其實他是位老爺爺。劉盛蘭一生貧苦,晚年一直靠拾荒爲生。他住着破舊房子,吃着最簡單的飯菜,卻靠着省吃儉用,堅持捐資助學20_年,捐出善款10多萬元。在他的資助下,100多個孩子完成了學業。劉盛蘭爺爺,白白的頭髮稀稀疏疏,常常戴着個破帽子,每天走很遠的路去撿垃圾。他有過一段短暫的婚姻,但後來還是散了,從三十幾歲開始,他就一個人生活,他那粗糙的手,泛紅的血泡,卻扛起來了100多人的命運。其實他每月的收入不超過50元,卻資助一個個學生上學,從73歲開始,一直到他不能再動。對他來說:“剩下每一分錢纔是最重要的。”二十幾年他沒有吃藥,沒有一件新衣服,每天吃的是從垃圾裏撿的飯菜,和鄰居給的吃食。就是這樣一個人,誰能想到他在二十多年來資助了一百多名學生上學。捐款多達十幾萬。他90歲那年過生日,他資助過的學生都聚到一起,陪他過生日。那是他二十多年來吃過最好的飯菜。哪怕風燭殘年,也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是啊,我們應該向劉爺爺學習,學習他的堅持不懈,學習他的真誠善良,學習他的無價大愛,更要學習他的崇仁厚德。

想我們現在,都生活在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家庭裏,從來不知道要節約,看到別人有什麼高檔或是好看好玩的東西就嚷嚷着要;不願意幫父母做家務;學習不用功,還常惹老師同學麻煩……這些習慣真的有些糟糕。看了《感動中國》,我深深地被劉盛蘭爺爺感動了,我決定從現在開始珍惜美好的生活,刻苦學習,樂於助人,成爲社會有用之人,爲祖國的美好未來添磚加瓦作貢獻。

篇九:感動中國2021頒獎晚會觀後感參考範文

人生數載,功名利祿難以迴避。有的人把功名看得很重,利慾薰心;有的人把榮譽當作炫耀的資本,躺在功名簿上睡大覺,殊不知榮譽的桂冠,都是用荊棘編織而成。張富清老人一生淡泊名利,用他的樸實純粹書寫了他的精彩人生,給後輩們上了人生的重要一課。可以說,老英雄張富清既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照見了自己的不足,也是一個標杆,爲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深藏功與名,在淡泊名利中堅守信念。古人云“舉世紛紛名利逐”,但無數共產黨人的故事告訴我們“榮名利祿過眼雲煙”。面對記者的提問,張富清眼睛溼潤道:“一想起和我並肩作戰的戰友,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一個排、一個連的戰士,都倒下了。他們對黨忠誠,爲人民犧牲。比起他們來,我有什麼資格拿出立功證件去顯擺啊?”唯有在戰火紛飛中經受住生死考驗的英雄,才能把生死置之度外,不爲名利所誘惑,不爲功名所束縛,才能將榮譽看得如此雲淡風輕。於張富清們而言,在黨和人民的事業面前,比追逐名利更高尚的,乃是追求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是共產黨員堅守信念,堅定信仰的崇高涵養。

深藏功與名,在初心使命中奉獻自我。“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躍”。戰爭年代,張富清在槍林彈雨中浴血奮戰,立下赫赫戰功;和平建設時期,他本可以回陝西老家,但當聽到“在湖北,恩施地區最艱苦,最缺乏人去建設”時,張富清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恩施州來鳳縣工作,爲黨工作,爲人民造福,把餘生獻給了來鳳,獻給了這片貧困山區。此後幾十年,“人民功臣”張富清勤勞的身影,先後出現在糧食局、三胡區、卯洞公社、外貿局、建設銀行等單位工作,工作挑最苦最難的幹,默默無聞,且在各個崗位上留下了“政聲人去後”的清譽,以無私奉獻綻放人生、燭照他人。真正的踐行了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初心和使命。

篇十:感動中國2021頒獎晚會觀後感參考範文

時年25歲的郎平橫掃各大賽事,職業生涯正盛,本該蓄力再創巔峯。然而長期的高強度訓練,讓她在收穫成功的同時也被傷病折磨。郎平是一個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人。1985年,考量過自己的身體狀況後,郎平毅然選擇退役,進入北京師範大學攻讀英語專業。後與丈夫白帆共同赴美留學。

出國前,郎平是排球賽場的王者,但是,經歷了一無所有的生活後,她要歷練成爲生活的王者。郎平在自傳裏這樣寫道:“因爲我拿的是公派自費的簽證,所以不能工作,沒有經濟來源。以前都是高高在上的,現在,一下子落到最底層,還得靠人家借我汽車,給我買衣服,我所有的優勢一時都沒有了,心裏很難平衡。……後來,我慢慢地想通了,我來美國學習,就是要掌握自己過去沒有的東西,開始新的奮鬥。這段8年的海外生活經歷,歷練了我的心智,我已經把自己這個‘世界冠軍’一腳一腳地踩到地上了,踩得很踏實。如果我沒有經歷過出國後‘一文不名、一無所有’的生活,沒有這些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的經歷,我的人生不會有第二次起航。”

1995年,中國女排陷入低谷,在退役十年之後,郎平回國擔任女排主教練,她拋家別女一個人回到北京。僅僅一年,她就率領中國女排走出低谷,獲得亞特蘭大奧運會銀牌和第十三屆世錦賽亞軍。成績背後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付出。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半決賽前,郎平曾因過度疲勞、血液含氧量過低,跟隊員說話時突然暈倒,她卻憑藉驚人的毅力堅持上場,穩定軍心。

在郎平帶隊的1995—1998年這個時期,中國女排兩次大賽都闖入決賽,不過最終惜敗正處於白金一代時期的古巴隊,屈居第二。後來郎平辭職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