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

半條棉被觀後感1500字【精選9篇】作文

本文已影響 9.59W人 

[篇一:半條棉被觀後感1500字]

半條棉被觀後感1500字【精選9篇】

9月16日下午,正在湖南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參觀“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80多年前“半牀棉被”的紅色經典故事再次在中華大地傳頌。前段時間,通過參加隊黨委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我有幸知曉了這個感人故事並被深深打動。

一場大雨拉開了整個故事的序幕,三位女紅軍在秋風冷雨中追尋西行的大部隊,血雨腥風,飢寒交迫,前路渺茫……不歇的雨,受傷的戰士,都緊揪着我的心,讓人感覺陣陣寒意襲來。然而隨着劇情的推進,我的心裏融入更多的,是溫暖,是感動,是催人奮進的力量!

一把鑰匙溫暖了軍民情。悽風苦雨的秋夜,董秀雲一行來到了汝城縣沙洲村,在一戶人家的屋檐下避雨。忽然,一片鑰匙從門縫裏鑽出來,三位女紅軍與裹着小腳的年輕媽媽徐解秀,開啓了一段冷暖與共、互相扶持、你幫我助的軍民魚水情。徐解秀煮了家中的紅薯種糧給女戰士充飢,秋蘭爲徐解秀家修葺漏雨的屋頂;秀雲把無比稀缺的藥給了生病的孩子,徐解秀拿出珍藏的鹽塊爲受傷的小湘清洗傷口;戰士們善待俘虜,籌集銀元爲老百姓修繕燒燬的房子,老百姓捧上各家僅存的紅薯、雞蛋爲紅軍戰士送行……短暫的相處讓她們從相識到相知,從相知直至相惜,也讓徐解秀一家和村民們對紅軍戰士有了全新的認識,體現着中國共產黨和紅軍逐步贏得了堅強有力的民心支持。

半牀棉被溫暖了民衆心。秀雲和老韓結婚時唯一的禮物是一牀棉被,老韓留給了她,這是她珍貴的東西,一直隨着她跋山涉水。當董秀雲看到徐解秀幼小的兒子僅蓋着蓑衣睡覺,凍得瑟瑟發抖時,她用這條棉被裹緊孩子,用愛溫暖了漏雨的破屋子。而當秀雲一路收留的傷殘小分隊臨危受命要去保護大部隊時,她和徐解秀因爲棉被的去留而發生了“爭執”,把溫暖留下還是帶走?秀雲拿起剪刀,把一條被子一分爲二,每家半牀。這就是“半牀棉被”的來由,它溫暖的不僅是徐家,而是全體民心,整個中國。黨和紅軍正是堅守着這種與勞苦大衆風雨同舟、生死與共的初心,才贏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

一縷陽光溫暖了整個世界。當紅軍小分隊在前線爲百姓的安寧和幸福,爲中國的解放浴血奮戰時,老百姓在後方自發集會,用最原始最簡單的方式爲最可愛最可敬的人祈禱祝福。前線殘酷、冰冷、無情,是血淚是廝殺是死亡。大後方有老百姓用小米紅薯築就的鋼鐵長城,有億萬民衆用心用情壘起的防禦工事,堅不可摧。浴過腥風血雨,終將撥雲見日,老百姓轉過身,風雨之後的天空純淨遼闊,陽光格外耀眼,那是充滿希望的陽光,終將溫暖整個世界。

《半牀棉被》給我最深的感觸就是兩個字——溫暖。我想,溫暖應該是世間通用的最美的名片,它可以散熱發光,它富足着能量,它蘊藏着希望。有了溫暖,我們才能集聚大衆的力量,推翻一切邪惡和黑暗,戰勝所有的苦難和不幸。因爲溫暖,所以人間有愛,人心生愛,人人傳愛,往復循環,人類社會才生生不息,奮勇向前。

[篇二:半條棉被觀後感1500字]

“什麼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2016年10月,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講述了一個“半條棉被”的故事。

9月11日下午,我有幸觀看了這部長征、革命歷史題材的紅色電影《半條棉被》,影片以中央紅軍遭受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撤出中央蘇區爲背景。講述了在轉移途中,面對地上敵軍的圍追堵截和天上敵機的狂轟濫炸,英勇的紅軍一次次從血路中殺出,在突圍到湖南汝城縣沙洲村時,以董秀云爲首的三名女紅軍借宿瑤族婦女徐解秀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牀新婚棉被剪下一半送給徐解秀的主線故事。

影片中既有戰爭的無情殘酷,同時也展現出了紅軍與老百姓一家親、軍民魚水情的溫暖和感動,更塑造了紅軍女戰士剛柔並濟的革命英雄形象。電影中飽含深情的故事細節深深打動着我的心,特別是董秀雲將最後一點救命藥拿出來給徐解秀兒子服用時,鏡頭給到了同樣需要急救藥的受傷女戰士廖小湘,她微笑着留下了理解和感動的眼淚。看到這,我早已溼潤的眼睛也情不自禁地流出了淚水,此刻我深刻明白了共產黨人與人民羣衆風雨同舟的魚水深情,是共產黨始終想着羣衆、始終爲了羣衆的不變初心。在她們身上,體現出了共產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不惜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這部影片塑造了董秀雲這一女性作爲妻子、軍醫和準媽媽的多重身份形象。通過這部影片,我更深層次想到以董秀云爲代表的三位女紅軍是多麼地勇敢和偉大,她們只是那個新時代無數接受新思想獨立女性的一個縮影,她們也映射出那個時代的歷史走向和前進趨勢。在她們身上,我們能看到女性特有的力量,既有作爲女性的柔情,也有作爲戰士的堅韌,更有舍小家爲大家的博大胸懷。而與她們產生交集的也是一名善良瑤族女性,女性之間生死與共的魚水情誼被展現的淋漓盡致、感人至深,她們都是我們每個人心中最敬佩和最可愛的人。

衆所周知,中國女性的歷史是一部女性地位失落、歷盡艱辛的歷史。現如今,女性的地位日益提高,正在進入或佔據更多的社會角色,奮戰在各條戰線、各個崗位的巾幗們充分展示偉大女性的風采。

女性不容易,特別是作爲企事業單位的女職工,面臨着工作的壓力、家庭的重擔,比常人多了一份奔波,比男人更多了一份養兒育女的責任,客觀地說,女性要做出驕人的成績比男性要付出更多。這不僅僅只靠溫柔善良的心地,更要有豐富的知識、博大的胸懷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才能承載起家庭的和睦、家族的興旺及民族的振興。

《半條棉被》走的是長征路,說的是軍民情,更昇華到女性的勇敢、堅韌、博愛和偉大。改革開放後,女性在社會經濟發展和歷史推進中扮演了愈發重要的角色。“長河浩蕩流日月,棉被精神永流傳”,在小康社會的今天,可能不再需要我們剪一半“棉被”分享給別人,但作爲一名共產黨領導下的基層黨員,我們更要牢記和發揚“半條棉被”精神,努力當好新時代的突擊隊員,爲創造美好新生活不懈奮鬥,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點滴力量。

[篇三:半條棉被觀後感1500字]

“什麼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半條棉被》這部電影,“聚焦平凡一幕,實爲不凡之人”,這是紅軍長征路上的一段平凡往事,但電影中的人物角色卻閃爍着不平凡的光彩,正是點滴平凡中的不平凡造就了今日的中華民族與中華兒女。

一枚普通銅板,承載着黨員不拿百姓一針一線的自律。“路上挖到一顆紅薯,紅軍也要在地上放上幾枚硬幣”,食雖無主,紀律卻常在心中,黨員幹部應時刻做到自廉。常持自警之心,卑以自牧。貫徹學習《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始終在思想上與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定四個意識,牢記兩個務必,堅定不移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深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抵制四風問題,不斷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與自我提高能力。常思權力之框,慎獨於內。深刻認識黨面臨的四種危險與四大考驗,牢記權力爲法律所約束、爲羣衆所服務、爲人民所監督,築牢思想防線,不踩紅線、不越底線;自覺增強主動公開、主動接受監督的意識,誠心接受羣衆監督、真心對羣衆負責,做到羣衆面前不爲私心所擾,不爲人情所困,不爲關係所累,不爲利益所惑。

一雙自由腳,承載着黨員破舊革新的勇氣。電影中,徐解秀老人在三位女紅軍影響下,脫下了裹腳鞋,重拾了自由腳;黨在長征過程中也蹚出了一條理論聯繫實際、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當前,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局中危和機同生並存,我們應堅持創新引領,把握髮展機遇。建立容錯機制,降低試錯成本。將從嚴問責與合理容錯相結合,堅持對幹部創新進行客觀評價,公正合理對待,對該容的大膽容錯,不該容的堅決不容,既確保讓廣大幹部聰明才智充分涌流,調動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又避免拿容錯當保護傘,出現紀律鬆綁情況。樹立創新意識,提升創新成效。結合時代新特點、新形勢、新任務,敢於突破傳統、敢於跳出常規,打破思維慣性與工作慣性,在幹事創業中不斷探索新方法,敢於提出新觀點,善於學習新技術,勇於嘗試新方法,將創新精神貫穿工作始終。

一牀平凡被子,承載着風雨同舟的軍民魚水情。一牀被子,一分爲二,是共產黨人與羣衆共冷暖的初心;房屋被燒,集資修建,是共產黨人爲羣衆解憂愁的決心;“半條棉被”暖了黨員幹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民心。堅定理想信念,做有“志”幹部。“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堅定“一切爲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理想信念,堅定“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理念,緊緊圍繞“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克服種種艱難險阻,始終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爲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標。提升幹事本領,做有“才”幹部。“打鐵還需自身硬”,始終葆有本領恐慌的危機感與緊迫感,把學習作爲增強幹事本領的重要手段。注意學習方式。既要向書本學習,也要向實踐學習;既要向人民羣衆學習,向專家學者學習,也要向國外有益經驗學習。注重學習內容。學習政治理論,講好業務本領,做好羣衆辦法,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讓自己成爲行家裏手。

[篇四:半條棉被觀後感1500字]

我不是共產黨員,也很少閱讀政治性文獻,更不會使用政治語言。但我是一箇中國人,喜歡中國的歷史,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熱愛自己的祖國。今天我想用大衆的語言,貼地的思維,從一個普通人的視角講出自己心中的家國情懷,講出普通中國人的心聲,講好中國故事,也想表達出自己對中國共產黨的認知。

最近學校組織觀看了電影《半條棉被》有人把它當成一次政治宣傳,事實上也是。但電影給了我很大的觸動,主要有兩點:一是當時中國的社會現狀,大部分老百姓活在生存線上掙扎。他們生活的目標就是活下去,不餓死,不凍死。一頓飽飯,一條褲子,一牀棉被,都成了他們的奢望。二是那一羣真正有信仰的人。

當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衰敗到底線,老百姓活不下去了,一定會產生很多的思考者和先行者。20世紀上半葉,儘管中國積貧積弱,但卻是思想和文化燦若星河的時代。思想源於碰撞,文化源於苦難,這是定律。現在還有很多人懷念民國時代,他們不是懷念那時的苦難,苦難總容易被忘記,他們懷念的是那個時代的思想和文化。窮則變,變則通,這羣信仰者和先行者來自社會的各個階層,他們捨棄一切,義無反顧。

有人說信仰像一束光,它能溫暖信徒的身心,同時也亮瞎了信仰者的眼睛,讓他們看不見世界的真實。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絕不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簡單傳播,而是中國思想界經過外來的思想和文化的衝擊,幾十年的振盪,洗滌,沉澱後,做出的主動選擇。他從一開始就烙上了中國人自己的思想印記。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國情相結合,是中國人民尋求民族自強、國家復興的一次全新的探索。

他們的信仰是純粹的,是苦難的中華民族內在的力量,是老樹發新芽,破繭成蝶,鳳凰涅槃的生命力。抵禦外侮,重建秩序,國家興盛,人民安康是他們追求的目標。他們不計個人得失,願意犧牲一切。“砍頭只當風吹帽”不是戲裏唱出來的,而是真實的歷史寫照——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不忘初心,是新時代共產黨人前行的目標和柺杖,是懸在執政者頭上的警鐘,是對無數犧牲在路上的先烈的承諾,是中國共產黨執政合法性的保證。

風雨近百年,中國共產黨人在努力跳出幾千年的歷史輪迴,走一條自己沒走過,別人也沒走過的一條新路。中間有磕碰,有彎路,有教訓,更有代價。

砥礪前行100年,環顧四周,回首千年,不經意間,現代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已到達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2020年,將是中國乃至全球永載史冊的關鍵年。不期而至的新冠病毒危機是對全球不同國家、不同制度的一次大考。中國政府和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交出了一份最優秀的答卷。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不是一句口號,它得到了堅實的印證。

日裔美籍學者福山,在90年代初寫了一本書,叫《歷史的終結》。基於冷戰的勝利,他斷言人類社會已結束了國家制度和意識形態的爭論,只有西方社會走在正確的路上。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機和今年的新冠危機,加上美國社會的撕裂,給了他兩記脆響的耳光。自由政治無法控制嗜血的資本怪獸,反而成了資本的工具——無視生命,泯滅人性。自由資本世界的發展和社會秩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前路一片茫然——

歷史並未終結,危險和挑戰一直都在。不得不承認,我們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程度相比西方還有很大的差距,路還很長。當代共產黨人唯有不忘初心,始終把社會公平、民生疾苦放在心上,纔不會偏離方向;唯有不斷完善自我,團結大衆才能獲得續航的力量;唯有站在歷史的高度,改造官僚權治滋生的土壤,才能跳出歷史的輪迴,探索實踐出人類社會的理想未來。

[篇五:半條棉被觀後感1500字]

近日,我觀看了《半條棉被》這部紅色電影,影片圍繞“半條棉被”,講述了紅軍長征初期在最爲艱難的情況下依然堅守初心的故事,從電影中的人物角色閃爍的不平凡光彩,我感慨良多。

“什麼叫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半條被子”的故事深情又形象地解釋了共產黨人的爲民初心。一條棉被,剪成兩半,永不放棄,永遠相連,這記錄着紅軍戰士與老百姓之間的親密感情,也象徵着共產黨與人民羣衆須臾不可分離的魚水深情。“事非經過不知難”,今天再回看這段“剪下半條被”的故事,更加感受到真理的力量,感受到新思想的光輝。

深入羣衆,體恤民情

女紅軍在急行軍中丟棄了行裝,只帶了一條棉被。在徐家休整的幾天裏,她們和女主人合蓋這一條被子,擠在一張牀上,而男主人則睡在門口的草堆上守護着他們。同羣衆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根本保證。成爲長期執政黨以後,共產黨人的爲民初心始終未變。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正定三年多的時間裏,他住在辦公室,吃在大食堂,和大家一起排隊打飯,一起蹲在樹下聊天。他還在大街上臨時擺桌子,聽取羣衆意見;敞開縣委、縣政府機關大門,請揹着糞筐的老農進來交談;讓縣委幹部走上街頭搞隨機問卷調查……走進新時代,我們黨員幹部更要樹立牢固的羣衆觀,深入基層一線,“一竿子插到底”,說百姓話、聊百姓事,“下深水”走進羣衆心裏,瞭解羣衆的所思所想所困,並敏銳洞見先機,找準問題癥結,爭取想在羣衆前邊,幹到羣衆心坎裏。

服務羣衆,以解民憂

幾天的時間,3位女紅軍和徐解秀同吃同住同勞動,還幫着徐解秀燒水煮飯,閒時給徐解秀夫婦講革命道理。離別時,女紅軍對徐解秀說:“等革命成功以後,一定要送你一條完整的新棉被。”女紅軍最後還是沒能來,但是給老百姓送新被子的承諾,共產黨人做到了。近百年來,我黨帶領全國人民一步步實現了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舉全黨全國之力消除貧困,打贏脫貧攻堅戰,以兌現共同富裕之諾。共產黨人不僅給老百姓送來了新的棉被、棉衣,更送來了更加完善的保障體系、平等的教育機會、健康的生活狀態、安定的社會環境……但是,服務羣衆、造福羣衆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在不斷變化和提高。共產黨人要與時俱進,主動把握人民羣衆的新期待、新要求,跟上時代節拍和羣衆需求,更好地滿足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依靠羣衆,集聚民力

無論是將八個兒子全部送去參加紅軍的蘇區老農,湍流中用生命擺渡紅軍的大渡河船工,還是紮起三道“天花”迎接紅軍的藏民,長征路上處處都有紅軍的親人,這正是長征的勝利密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羣衆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羣衆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當前,我國改革發展進入攻堅期和深水期,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我們共產黨人更要時刻牢記,羣衆是我們黨的最大靠山,只有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我們才能夠克服前進中的各種困難,走向勝利的彼岸。這要求我們要堅持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拜羣衆爲師,廣泛集中人民羣衆的智慧,充分體現人民的意願,問政於民、問計於民,並要自覺接受羣衆的監督和評價,以不斷改進工作,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生命力。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無論世事如何變遷,只要共產黨人堅持“只有一條棉被也要分半條給老百姓”的情懷不變,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初心不改,就一定能匯聚起同心築夢的磅礴力量,團結帶領億萬人民羣衆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篇六:半條棉被觀後感1500字]

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講述了82年前發生在湖南汝城縣“半條被子”的感人故事。紅軍長征時期,3名女紅軍曾借宿在該縣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徐家家境貧寒,家裏連牀禦寒的被子都沒有。臨走時,女紅軍要把僅有的一牀被子留給老鄉。但是徐家夫婦倆說什麼也不肯接受,女紅軍就用剪刀把這唯一的被子剪開,將半條被子留給了徐解秀。

“什麼叫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半條被子”的故事深情又形象地解釋了共產黨人的爲民初心。一條棉被,剪成兩半,永不放棄,永遠相連,這記錄着紅軍戰士與老百姓之間的親密感情,也象徵着共產黨與人民羣衆須臾不可分離的魚水深情。

深入羣衆,體恤民情。女紅軍在急行軍中丟棄了行裝,只帶了一條棉被。在徐家休整的幾天裏,她們和女主人合蓋這一條被子,擠在一張牀上,而男主人則睡在門口的草堆上守護着他們。同羣衆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根本保證。成爲長期執政黨以後,共產黨人的爲民初心始終未變。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正定三年多的時間裏,他住在辦公室,吃在大食堂,和大家一起排隊打飯,一起蹲在樹下聊天。他還在大街上臨時擺桌子,聽取羣衆意見;敞開縣委、縣政府機關大門,請揹着糞筐的老農進來交談;讓縣委幹部走上街頭搞隨機問卷調查……走進新時代,我們黨員幹部更要樹立牢固的羣衆觀,深入基層一線,“一竿子插到底”,說百姓話、聊百姓事,“下深水”走進羣衆心裏,瞭解羣衆的所思所想所困,並敏銳洞見先機,找準問題癥結,爭取想在羣衆前邊,幹到羣衆心坎裏。

服務羣衆,以解民憂。幾天的時間,3位女紅軍和徐解秀同吃同住同勞動,還幫着徐解秀燒水煮飯,閒時給徐解秀夫婦講革命道理。離別時,女紅軍對徐解秀說:“等革命成功以後,一定要送你一條完整的新棉被。”女紅軍最後還是沒能來,但是給老百姓送新被子的承諾,共產黨人做到了。近百年來,我黨帶領全國人民一步步實現了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舉全黨全國之力消除貧困,打贏脫貧攻堅戰,以兌現共同富裕之諾。共產黨人不僅給老百姓送來了新的棉被、棉衣,更送來了更加完善的保障體系、平等的教育機會、健康的生活狀態、安定的社會環境……但是,服務羣衆、造福羣衆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在不斷變化和提高。共產黨人要與時俱進,主動把握人民羣衆的新期待、新要求,跟上時代節拍和羣衆需求,更好地滿足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依靠羣衆,集聚民力。無論是將八個兒子全部送去參加紅軍的蘇區老農,湍流中用生命擺渡紅軍的大渡河船工,還是紮起三道“天花”迎接紅軍的藏民,長征路上處處都有紅軍的親人,這正是長征的勝利密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羣衆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羣衆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當前,我國改革發展進入攻堅期和深水期,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我們共產黨人更要時刻牢記,羣衆是我們黨的最大靠山,只有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我們才能夠克服前進中的各種困難,走向勝利的彼岸。這要求我們要堅持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拜羣衆爲師,廣泛集中人民羣衆的智慧,充分體現人民的意願,問政於民、問計於民,並要自覺接受羣衆的監督和評價,以不斷改進工作,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生命力。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無論世事如何變遷,只要共產黨人堅持“只有一條棉被也要分半條給老百姓”的情懷不變,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初心不改,就一定能匯聚起同心築夢的磅礴力量,團結帶領億萬人民羣衆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篇七:半條棉被觀後感1500字]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週年大會上講了一個故事: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三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牀被子剪下一半留給了老人。老人彌留之際仍教導子孫:“什麼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如今,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變好了,早已不缺禦寒的棉衣棉被,但共產黨人與羣衆這半條棉被共冷暖的精神仍是不可或缺的。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

女主角董秀雲加入紅軍原本只是想跟隨自己的丈夫,在親眼看見了戰爭的殘酷——妻離子散、生離死別,她不再侷限於僅爲自己的小家。正是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即使得到丈夫犧牲的消息仍堅強地堅守自己的崗位,面對電臺裏傳來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同戰友們一起義無反顧地走向戰場。雖千萬人,吾往矣。回顧我黨的發展歷程,一羣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青年爲了心中的信念接續奮鬥,克服千難萬險,創造了東方奇蹟。歷史的接力棒傳承到我們這一代手中,在新長征路上,廣大黨員要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堅定四個自信,終生學習,在新的長征路上繼續奮勇前進。

心中有紀律,兩袖有清風

新長征路上,要全面從嚴治黨不放鬆。我們黨來自於人民,黨的根基和血脈在人民。爲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爲人民利益而奮鬥。撿起一個紅薯,就要掏出三個銅板放在地上,遇到善良的百姓送糧食,戰士們主動要求打欠條,不拿百姓一針一線。鐵一般的紀律讓老百姓相信紅軍是爲人民着想的,紅軍不是“軍老爺”,是人民的“子弟兵”。目前,中國共產黨擁有9100多萬黨員,是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一些弱化黨的先進性、損害黨的純潔性的問題頑固難除,稍不留神就容易反覆。我們要有刀刃向內的勇氣,在推動社會革命的同時進行徹底的自我革命。黨員幹部要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杜絕基層“微腐敗”,慎用手中權力,以黨的紀律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心中有羣衆,前方有道路

人民羣衆是我們的力量源泉,羣衆路線是我們黨的事業的勝利之本。共產黨人掛在嘴邊的永遠是“我是黨員,我先上!”,由此一點一滴地積累起人民羣衆的擁護和信任,在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上行穩致遠。紅軍到徐解秀老人家中後,給孩子治病,修補漏雨的屋頂,抓縱火犯,湊錢給村民修繕燒燬了的房子,臨走前將唯一的被子剪開分給徐家一半。誰把老百姓放在心上,老百姓就把他放在心上,小分隊臨走前收到的糧食就是最好的證明。脫貧攻堅戰役,新冠疫情大考,特大洪水侵襲,衝鋒在一線的始終都有廣大黨員幹部的身影,他們的精神鼓舞了所有人,激勵更多人加入到這支隊伍。新長征路上,要主動深入羣衆,一切依靠羣衆,一切爲了羣衆,以人民滿不滿意作爲檢驗自己工作的唯一標準。

電影的最後,外面下起傾盆大雨,徐解秀一家三口走進祠堂,村裏人也自發陸陸續續趕來,共同爲紅軍祈禱。徐解秀家不漏水了,雨水洗淨了屋頂的灰塵,也洗淨烈士沾滿鮮血的面龐,紅軍姑娘沒能來完成他們的約定。

亮燈了,我看見身邊的人滿臉淚痕。身爲一名剛入職的公職人員,在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面前,或許也會有迷茫。電影卻用鮮活的事例告訴我,“我是誰”“爲了誰”“依靠誰”。回望那段苦難與輝煌的歲月,共產黨人始終保持堅不可摧的理想信念,嚴格遵守組織紀律,永葆爲國爲民的初心,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走向公職崗位,我感到無限光榮,但我更要明白自己身上的責任。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和國家面對的是來自國內外的複雜形勢和艱鉅任務,我們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時代責任,在自己的崗位上腳踏實地,把羣衆的小事當做大事來辦。

和平已久,卻不能忘記和平從何而來;欣逢盛世,更需保持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對於在新時代踏上新長征之路的我們,只有繼承發展“半條棉被”這樣積極奮進的紅色精神,我們才能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旋律!

[篇八:半條棉被觀後感1500字]

“你的信念是如何支撐着你的?在什麼時候,在什麼情況下,你明知道是以卵擊石,你還是會義無反顧地去做?”

2021年7月,爲慶祝建黨100週年,在安順農商銀行黨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的組織安排下,我觀看了紅色電影《半條棉被》。我們站在歷史後人的視角回看先輩們的奮鬥歷程,不只是感覺到他們偉大,同時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他們的偉大背後遠比我們所能想象的更深重的悲壯。我們看見了他們的勝利,但他們在犧牲時並不能預知未來,不知道自己的犧牲,對中國的勝利有多大意義,也不知道還要用多少年才能迎來勝利,甚至不確定我們能不能勝利。他們只是抱着一腔熱血,在犧牲時所擁有的也只有滿腔的信念,我們今天所習以爲常的一切,並不是歷史進程的必然結果,而是來源於他們的偉大付出和犧牲,回顧歷史,我們必須以史爲鑑,不忘初心,開創新未來。

《半條棉被》這部影片講述了1934年真實發生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後在長征途中軍民魚水情深的故事。這是紅軍長征路上的一段平凡往事,但電影中的人物角色卻閃爍着不平凡的光彩,女主角董秀云爲了尋找自己的丈夫,帶着結婚時婆婆親手做的一條棉被一路追隨長征隊伍從江西出發,在行軍的途中,這條棉被爲受傷的戰友遮過風避過雨,在到達湖南汝城的一戶農戶人家時,在極度困苦的情況下,她把這條珍貴的棉被剪成兩條,一半留給農戶,一半繼續帶上了長征路。臨走時那句“我們這一走,不知道什麼時候還能回來,這被子咱們一家一半,等我們打了勝仗,再找你回來兌這半牀被子”讓人無法不被感動和流淚。電影中那一幕幕讓人動容的場景不禁在眼前晃過,我有尤其記得的一幕是在行軍的途中,瓢潑大雨,一位飢寒交迫的紅軍戰士在爛泥裏挖到了一顆紅薯,也不忘記在地裏埋上幾枚硬幣,食雖無主,紀律卻常在心中,一枚普通的硬幣,承載着我們共產黨人不拿百姓一針一線的自律。

觀看了影片,結合今年參加的黨史學習教育,通過對黨的百年奮鬥歷程的回顧學習,我認識到:“什麼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一條平凡的被子,承載着風雨同舟的軍民魚水情。一分爲二的被子,是共產黨人與羣衆共冷暖的初心;房屋被燒,集資修建,是共產黨人爲羣衆解憂愁的決心。這些簡單樸素的故事,形象地闡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就是要在爲民辦事的時候真正地做到做得快、做得到、做得好,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得到人民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所以不斷前進,正是因爲依靠了人民同時造福人民。脫離了人民,我們就會成爲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新的長征路上,我們仍然必須堅持黨的羣衆路線,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常思百姓疾苦,常謀富民之策,使我們黨永遠贏得人民羣衆的信任和擁護,使我們的事業始終擁有不竭的力量源泉。“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忘記了初心和使命,終將會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裏。作爲農商銀行的一名一線員工,我們同客戶的關係也如同魚水,踐行初心使命,我們能做到的就是要愛崗敬業、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我覺得可以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繼續增強工作責任心。對自己的工作要學深悟透抓實,要多學習多瞭解,精通工作業務,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馬虎。認真辦好每一筆業務,對客戶負責、對自己負責、對單位負責。

二是要做到用心服務,真誠待人。作爲櫃面服務工作人員,我們的一言一行,代表的是整個農商銀行的形象,必須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用心真誠對待好每一位客戶,想客戶之所想,急客戶之所急,用心溝通爭取客戶的滿意回報。

三是要多向前輩學習,取長補短。要多向前輩們學習他們長期以來積累的好經驗好方法,永遠保持虛心好學、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不斷提升自己。每日要對自己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錯誤進行反省和自我檢討,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認真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地自我充電,讓自己得到學習和發展。

[篇九:半條棉被觀後感1500字]

2020年9月25日,機關二支部組織全體黨員和會員一起觀看了紅色教育片“半條被子”,故事情節雖然很簡樸,但很能觸擊心靈,我深受感動。

“半條被子”的背後,反映了1934年11月中央紅軍長征途經湖南汝城縣沙洲村時,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家中,同吃同住好幾天,結下了寧可自己受苦也不讓羣衆受苦的爲民情誼。臨走時,女紅軍看到徐解秀家邊一條象樣的被子也沒有,就把自己僅有的一牀被子剪下一半留給了徐解秀。事實上,在當年中央紅軍經過汝城的短短7天時間裏,發生了太多紅軍與羣衆魚水情深的感人故事。紅軍紀律嚴明,戰士們都睡在屋檐下、空地裏,在野外架鍋煮飯,不僅沒有亂動村民的東西,還幫助村民們打掃衛生、打柴挑水等。讓人民羣衆看到了中國共產黨一心爲民的初心。

有人問:什麼是共產黨?徐解秀老人生前是這樣回答的:共產黨就是自己只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這就是對共產黨人的簡樸詮釋!“半條被子”裏深深藏着共產黨人的初心—誰贏得了羣衆,誰就贏得了人心,也正因爲此,建黨99年來,我們黨贏得了民心,隊伍不斷髮展壯大,已成爲全世界擁有9千多萬名黨員的第一大政黨。

有人問:共產黨是什麼?我認爲是“半條被子”裏的殷殷深情,是在黨旗下的神聖誓言,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躬身實踐。共產黨人與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根本保證,也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這樣一個“有一條被子也要分一半給老百姓”的共產黨,才能永遠充滿凝聚力、戰鬥力、生命力!才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今天,我們已從新的歷史起點再出發,朝着新的目標,進行新的長征。在新長征路上,我們要大力弘揚“半條被子”精神。對廣大黨員幹部來講,要繼承和弘揚“半條被子”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要做到與民同心,時刻牢記黨的宗旨,要堅定理想信念,強化爲民服務的理念,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與人民羣衆攜手共築中國夢,要將“半條被子”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奉獻自己的力量。

要做到爲民盡責,時刻牢記黨員身份,時刻牢記自身使命,牢記黨和人民的重託,加強黨性修養和黨員意識,提高自身業務素質,要將百姓的需求和困難記在心中。要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隨時願意爲黨和人民奉獻出自己的“半條被子”。要做到爲民謀利,時刻維護黨的形象,“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不能只停留在喊口號上,要落實在行動上,要體現在成果上,要真正做到讓羣衆滿意,真正解決人民羣衆困難,真正維護人民羣衆利益。

在新的長征路上,我作爲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必須牢記,爲什麼人、靠什麼人的問題,這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在新的歷史時期,每一個共產黨員更應該永不忘記“半條被子”裏的赤子初心,多一些理想和信仰,多一些責任和擔當,要堅持黨的羣衆路線,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始終接受人民羣衆批評和監督,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腦中常謀富民之策,永遠把羣衆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羣衆之所慮,急羣衆之所難,謀羣衆之所求,求真務實,取信於民,真正和羣衆同呼吸共命運,讓理想的光芒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讓信仰的力量支撐我們走好新的長征。使我們黨永遠贏得人民羣衆信任和擁護,使我們的事業始終擁有不竭的力量源泉。只有這樣,纔會換來全體國民安居樂業,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局面。

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爲最廣大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不變的初心。當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還在深入開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守初心,就是要牢記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守初心,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時刻不忘我們黨來自人民、根植人民,永遠不能脫離羣衆、輕視羣衆、漠視羣衆疾苦。

正是因爲“半條被子”承載着共產黨人的爲民初心,蘊藏着共產黨人的責任使命,這個故事纔沒有淹沒於歷史塵埃之中,反而歷久彌新,感人至深!歷史是一面鏡子,“半條被子”是軍民魚水情的縮影。她的精神能在全社會引起幹部羣衆共鳴,就在於它充分彰顯了我們黨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生動體現了我們黨一切爲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羣衆路線。就在於在奮進新時代的今天,我們更加需要大力弘揚這種爲民精神,並將其轉化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轉化爲做好各項工作的實際行動。

看完“半條被子”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總覺得作爲單位黨委書記的我,責任之重大、工作之差距:

一是要細心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自覺踐行黨的根本宗旨,把羣衆觀點、羣衆路線深深植根於思想中、具體落實到行動上,着力解決羣衆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羣衆對黨的信任和信心。

二是要切實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通過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煥發幹部職工幹事創業的精氣神,更好地履行黨委的主體責任。

三是要把學習心得轉化爲提高黨性覺悟的行動,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貫穿於工作的始終,永葆地勘單位改革進程中隊伍穩定單位平安。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