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二

玄經遺草日夜未了作文

本文已影響 7.77W人 

“耿耿元精貫三極,中華首肇文明跡”,千百年間,四海泱泱,名篇經傳,枚不勝舉,其精妙傳神的描繪,拓出一番翰墨新洞天,今我少年,潛龍騰淵,鱗爪飛揚,當“爲往聖繼絕學”,傳承文化,義不容辭。

玄經遺草日夜未了

“經傳”一詞,兼備經典與釋傳兩義,“經”凝聖賢哲思,“傳”譯曉暢之理,其紙面辭藻,自是精絕至極,其所蘊之意,意之深遠,更不可忽視。

“ 三千弟子鹹摳趨,從此儒冠勝東魯”,經傳開啓了儒家時代,我國古代,自漢以來,儒家至尊歷時最長,所謂“禮儀之邦”之“禮儀”亦是深受學派經傳影響,從“舞雲春風沂水側”的百姓志向到“禮樂仁義”的國君謀,皆深受經傳影響。

“至今大盜屏不發,凜凜鈇鉞嚴春秋”,經傳以文學形象爲寄託,建設精神文明,古今人民的美好情感,優秀品質,皆可借詩文意象,人物形象爲集中體現,並從而昇華爲民族精神和性格,使民族精神不斷髮揚光大。

傳神筆觸,石破天驚,間接美而別有韻味。

朱光潛先生曾於《談美書簡》雲:美的本質是人性,美的文學作品應有思想性滲透,間接從作品中表現出來。外籍文化多重於抒情明志,宣泄情感有餘,而傳神不足,如加繆於《鼠疫》中對人性僅以短短言語的形式進行評析。盧梭於《懺悔錄》中以簡單的回憶例舉對自身的披露揭示。與之相比《易經》《周禮》等經傳緩慢、漸進,點滴深入,通過其傳神的描繪,間接寓理於情於事,讀者便可知人論世,以意逆志,進而便可昇華心靈,於經傳傳神中,真正體味人性深妙與文學之美。”

傳承文化,我們義不容辭。

“千年至道轉寥落,重見周程起濂洛”,胡應麟先生尚思傳承經典,而今我們亦應如此,讓華夏文化爲更多後人熟知。傳統經傳,傳神精妙,其蘊含的傳統文化是民族內在的靈魂和血脈,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源泉,周情孔思應爲我們所傳承。納世界百川之浩淼,傳九州之瑰寶。

“玄經遺草,江河日夜流,何時了。”九州經傳,以其傳神的描繪,於理於美的體現,歷久彌新,佳作傳承,與子同裳。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