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三

喪鐘爲誰而鳴小作文

本文已影響 8.42W人 

“時間和文字在一個個老庭院裏廝磨,這是文化存在的極溫暖方式。千般荒涼,以此爲夢。萬里蹀躞,以此爲歸”。詩詞,是一種高雅的文化。

喪鐘爲誰而鳴

這是餘秋雨先生對文化現象的期待和願望,然而在這些美好文字的背後,是喪鐘隱隱的哀鳴,它傳到當今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夾雜着人們對功利的渴望和文化的黯然神傷,愈演愈烈。

喪鐘爲誰而鳴?

一開始,學生們爲了拿到高考的默寫分數,只會背誦詩詞,而不去體會其背後的藝術韻味,詩詞的地位在學生們的心中每況愈下,甚至因爲分值不高就對他置之不理。喪鐘的長鳴,不僅是因爲詩詞的傳播受到思想的阻礙,更是因爲詩詞被時間磨練了幾千年,依然帶着他繽紛燦爛的光芒出現在這裏,人們一番斟酌損益過後,用一句“不值得”和質疑的目光對待它。

聽聽那一聲聲哀鳴着的喪鐘,我們都走的太快,然而回望過去,那些在歷史中流淌着的經典熠熠發光。是它提醒我們,爲什麼要放慢腳步,放下功利,迴歸心靈的純淨,感受詩詞的美。

你可曾有過“近鄉情更切,不敢問來人”的心情;可曾見過“山有扶蘇,隰有荷華”的風景;可曾有過“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的感受,可曾經歷“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孤傲。可曾聽一曲幽調,如願如慕如泣如訴;可曾見一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可曾知道古人也有“不見子充,乃見狡童”的天真;可曾羨慕“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的安逸;可曾驚歎“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哲思;可曾追尋“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的勇氣,當人們真正放下功利和所謂的效率,用最大的虔誠和最深切的情感,正視他們,就會感受到一次奇妙的、富有魅力的古今對話。木心說,人類文化的悲哀,是高雅的失傳。那纔是社會中最無力又悲哀的喪鐘。

是時候停止哀鳴的喪鐘了。

在燈紅酒綠、喧囂浮躁的世界中,是否會有幾個身影默默堅守與耕耘那流傳了數千年的文化。作爲新時代的新青年,在享受科技飛速發展,時代進步的同時,也應該停下腳步,暫時忘記那些世俗的數字,從心底裏由衷的去欣賞詩詞的美。感受它的溫度,熱愛它的表達,觸摸它的情感,讚歎它的內涵。

而這種心態需要我們把它用到中國所有優秀的文化中去。學習文化,熱愛文化,傳承文化,傳播文化。文化的魅力就在那裏,靜靜的等待着更多的人去挖掘品賞。

時間和文字在一個個老院裏廝磨,喪鐘哀鳴聲將經過一代又一代新青年的真情漸漸消退,千般荒涼,以此爲夢,萬里蹀躞,以此爲歸。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