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一

拒絕冷漠作文

本文已影響 8.27W人 

“無論中國怎樣,請記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有光明,中國便不再黑暗。”

拒絕冷漠

忘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文明”“道德”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像“扶不扶”“讓不讓”成了人們談論的熱點。我覺得,這並不值得悲哀,也不值得慶幸。重要的是,如果置身其中,我們能否做到問心無愧。

道德的說教,媒體的引導,或許只是爲了迎合這個浮躁的社會,面對一個個尖銳的社會熱點,我們應該拒絕道德綁架,聽從內心最真實的聲音。輿論以及其他一些外界的力量或許可以促進善良的萌發,但那畢竟裹挾着社會的戾氣,如同寒風夾雜着冰雪。但歸根結底,善意是發自內心的,是自覺的。

公交車上,人人都有坐的權利,尤其是買票的人。如果一個表面上需要幫助的人以咄咄逼人的姿態去對一個行爲規範的無辜者,恐怕這就不是善意的問題了,而是“惡”的問題了。不在事件發生的現場,我們永遠不會明白,或許座位上的年輕人此時剛剛結束連夜的工作,已經精疲力盡;而旁邊站立的老人,每天都會坐公交車一站地,只爲去公園晨練。或許年輕人剛從工地出來,腳板下有大片的血泡,而老者不問青紅皁白惡語相向。或許……可能的情況太多太多,除了萬能的神,恐怕只有各方各自內心才最清楚吧。

我們更應該拒絕道德冷漠。美國經濟最蕭條的時代,紐約一個貧民區法庭審理了一樁偷竊案。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被判從麪包店偷竊麪包,當法官問這位老人偷麪包的動機時,老人回答:“我是飢餓,但我更需要麪包來餵養我那三個失去父母的孫子,他們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了,我不能眼睜睜看着他們餓死。”雖然法官最後選擇秉公執法,但旁聽席上的紐約市長卻要求在場每一個人爲此交納五十美分,作爲對自己冷漠的罰金。

這類事件中,最應該感到羞愧的,不是被作爲小偷的祖母和母親,而是每一位冷漠的“我們”,我們的冷漠,構成了一個冷漠的社會,讓一些人不得不放棄尊嚴。

人之初,性本善。我們絕不能讓我們內心的善意之火被個別的“傷感”現象所撲滅。我們不要求人人都成爲君子,但我們堅決杜絕“冷漠的社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