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一

鏡像中的自己作文

本文已影響 9.21W人 

深夜,十點,我與微信上初識的一位同學相談甚歡。次日,便約定相見,不料在手機中談天說地的我們卻顯得無爲尷尬,幾度冷場,最終不歡而散。

鏡像中的自己

爲何?爲何在手機中相談甚歡的我們,在現實中卻是捉襟見肘?或許,在那晚,他所認知的我與現實中的差距較大。在別人眼中虛擬世界的“我”一接觸到現實的空氣,便像是一層薄薄的玻璃,觸之即碎。

再當我們回過頭來,一條一條地翻看自己社交軟件中的聊天記錄,以一種旁觀者的視角去揣摩自己所發的話語,真的可以體味到當時自己的心境嗎?反言之,在現實中,我們會說出那樣的言語?做出那樣的表情嗎?

塑造出了手機中的“僞自我”如同一個全然不同的靈魂。那對此,我們是否會意識到呢?——我之拙見,以法國思想家拉康的鏡像理論來解釋,便是“無意識的自欺行爲,我們在鏡像中塑立的僞自我,”便是潛意識我們所希望別人看到自己的樣子,繼而便頗自欺欺人地把它通過鏡子映在別人眼中,而那鏡子,便是手機中的虛擬世界。

我們之所說在手機中體現於幾行話語框中,而同樣重要的眼神,表情,語氣卻是被我們拋棄,因爲對方同樣只會接受到幾條話語罷了。“手機拉近了我們的生活“這話倒是不錯,手機可以讓我們更加多元,便捷地表達自身,可似乎”我們“之前應再添個定語”虛擬世界的我們。

鏡像中的自己並不能太大的改變我們現實中的交流,卻往往給我們造成假象。虛擬中所表現的熱烈無疑於將真實的自己也定位在了熱烈之上,而真正的現實是依舊殘酷,一來二去,便形成了兩個極端——鏡像中的熱烈,現實中的單板。

手機將人們由現實拉進虛擬,是好是壞未嘗看清,只怕到時兩人近在咫尺,也要駐足,掏出手機,與那個鏡像中的自己溝通一番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