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

六年級下冊語文作文第一單元家鄉的風俗(精選5篇)

本文已影響 8.49W人 

篇一:六年級下冊語文作文第一單元家鄉的風俗

六年級下冊語文作文第一單元家鄉的風俗(精選5篇)

除夕初一、初二

“十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習俗可能不同。

我的家鄉在河南鄭州,今天我來講三個日子:除夕、初一、初二。除夕這一天要清房,顧名思義就是把舊的東西清掉,大掃除。我會把不要的學習用品扔掉,之後打掃自己的房間,牀底也要搞乾淨,還要把灰塵擦掉,玻璃擦乾淨,把房子“裝扮”一下。晚上吃年夜飯看春晚。到了第二年0點00分之後出去燃放煙花,我是即興奮又開心。

初一來了,我們把提前買好的新衣新鞋穿上,打扮得美美的之後去外婆家裏吃飯,下午我們去祭祖,給他們的名字用油漆再刷一遍,讓他們的名字更顯眼。晚上去爺爺奶奶家吃飯,其實我最開心還是因爲初一能收到很多親人給我的壓歲錢。

初二的時候就去看望表哥和表妹,我常常會和表哥在初二的時候出去玩,晚上來我家吃傳統美食:河南燴麪,那是相當的美味呀!

雖然今年沒能回到家鄉過年,因爲疫情太嚴重,但我們要相信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我相信總有一天疫情會結束!我愛中國的年,我愛我的家鄉和家鄉的親人們!

篇二:六年級下冊語文作文第一單元家鄉的風俗

清明祭拜

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有非常多,如端午節、春節、清明節、寒食節……我的家鄉,人們對清明節特別重視,因爲這天是追思先輩、緬懷先輩的日子。

清明節那一天,媽媽約好了親戚們,一起去拜祭祖先。人到齊後,媽媽給每個人發了幾片柚子葉。柚子葉的作用是避邪,讓邪氣遠離。

我們一起來到墓地所在的山腳下,一起登山。小孩子們精力旺盛,我與堂哥堂姐堂妹堂弟一齊向上爬到了第一位。爬到特別陡的地方,我們手腳並用,雙手扶着地,腳也往上蹬,費了老大力氣。我們一直爬,終於爬到了安葬先人的位置,大家氣喘吁吁。

大人們把東西放好,開始佈置,有的割長長的青草,有的擺放供品,有的在墳墓上插上紙花……做好了準備工作,小孩和大人們一起點香。每個人拿三根香,排隊祭拜。輪到我了,我鞠躬了三下,找了個合適的地方插下香。所有人拜完後,就要燒紙了。小孩和大人一起摺紙錢,打開紙鞋、紙房子。燒紙的寓意讓祖先有吃有用,什麼也不缺,讓祖先在天國過得幸福。我拿到要燒的紙,小心地點燃它。紙燒起來了,我很怕燒到手,心裏想:沒事的,很快就結束了。這幾天都是這個樣子,認真對待,是對清明節和祖先的尊重。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

篇三:六年級下冊語文作文第一單元家鄉的風俗

除夕開燈

我的家鄉在廣東河源,那裏有很多獨特的傳統節日風俗,例如:清明節要去祭拜祖宗、元宵節要吃湯圓、除夕要“守歲”、春節要穿新衣服、放鞭炮等。這些風俗裏我最喜歡的就是除夕的“守歲”。

除夕晚上,我們吃完團圓飯,要把屋裏所有的燈都打開,讓屋子燈火通明。隨後,大家歡聚一堂品嚐美食,長輩就給晚輩講家史,讓晚輩牢記祖訓,勤儉持家。講完家史後,有的敲鑼打鼓,有的燃放鞭炮。這天晚上,大家一律不能早睡,必須開着大門,等到第二天才能睡,這就是“守歲”。我查資料得知,“守歲”就是把一切邪瘟、病疫趕跑驅走。

有一個除夕的晚上,全家一吃完團圓飯,我就高高興興地跑去開燈,想讓屋子像白天一樣亮堂。家鄉的房子都是幾層樓的,等我從一樓爬到三樓,打開所有房間的燈,我已經累得有氣無力了。我心想:這是誰定的風俗啊!開完燈之後,我們就坐在一起品嚐美食,互道美好願望,家長們就給我們講家史。雖然年年講,我還是聽得雲裏霧裏的。聽完他們的話後,我就聽到了鞭炮的響聲。我很想去,但是爸爸擔心我的安全,說:“不準去!”但最後,在我語言加動作的“攻擊”下,爸爸終於同意我去了。放完鞭炮後,已經凌晨一點多了,我也已經筋疲力盡了。

我很喜歡“守歲”這個風俗和除夕這天,但是講家史這一部分可以等到長大一點再講。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節日——除夕。

篇四:六年級下冊語文作文第一單元家鄉的風俗

飄香的端午

端午,是個美好、充滿糯香的節日。

端午又至,糉子的香味溢入鼻腔,孩子們的歡聲笑語竄入耳中,艾條插在門上的模樣映入眼中……這裏有數不盡的寄託、歡欣、親情……

說着鄉村的端午,誰又不會嘴上立刻產生一種甜、鹽雜陳的糯香呢?幼時的端午,母親會先在前一夜泡好白白的糯米。那一夜,我總會睡得不安穩,總是盼着、望着吃到香甜的糉子。第二天一大早,我便會起牀盯着那白胖軟糯的糯米,並催着母親起牀來包糉子。

母親被催着起牀,母親撈起了那些糯米,用早已經準備好的糉葉——懈葉來折成四角的綠糉,一組接一組。年幼的我,蹲在一旁,瞅着母親一舉一動,看着白糯糯的糯米,顛了又顛,巴不得現在就吃掉那羣白胖的小東西。母親利索的手腳,很快將糉子挨個包好。現在糉子更迷人了,我更想吃了,在一旁等着糉子的出鍋……

一般吃完糉子後,母親會讓我和姐姐在門上掛艾草。我對掛艾草可以說是“不離不棄”,對它十分感興趣,由於那時矮小的我夠不到那麼高的門上,姐姐通常會禁不住我的要求,抱着我,我纔會喜笑顏開地把艾草束插在門上。下來後我會與姐姐在門前的小院打鬧追趕……就算摔了跤也是邊笑邊爬起來,接着和姐姐“你趕我摔”,“太累了!姐!你等我一下……”我邊喘粗氣,邊和姐姐商量……

端午節的夜晚,我們一家人會去農田裏祖輩的墳前,我因爲對那種事是害怕的,常把臉埋在姐姐的一旁,不想看見那些墳。最後還會被迫給祖先“作個揖”,說些祝福或要寄託的話。現在回想起來,這些算是我最珍貴的記憶了。端午啊……那是個美好珍貴的日子……我永遠忘不了那飄香的味道,歡聲笑語的小院……

篇五:六年級下冊語文作文第一單元家鄉的風俗

除夕“燒紙錢”

我的家鄉在潮汕,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風俗莫過於除夕“燒紙錢”了。

除夕下午,我和爸爸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他情不自禁地跟我講起來:“你知道除夕燒紙錢的來歷嗎?”我一直不太理解這麼幸福的日子幹嘛要燒紙錢,沒好氣地回答:“我哪知道?沒人跟我講過,我也沒查過。”“古時候啊,有一家人紙賣不出去,妻子就裝死,丈夫就當着衆人的面,一邊哭一邊燒紙。妻子卻突然動了一下,衆人馬上揭穿他們,可妻子油嘴滑舌喊:‘陽間錢能通四海,紙在陰間做買賣。不是丈夫把錢燒,誰能放我回家來?’鄉親們這樣一聽,於是這一家人的紙就立馬賣光了。燒紙錢也因此流傳了下來。”聽完爸爸講的這一故事,我覺得那些衆人是不是都有點傻?這都能被騙。

傍晚,我和奶奶去燒紙錢,妹妹也跟來了。我捧着一大沓紙,這可不是普通的A4紙,是長方形,黃色的,正中間還有一個紅色正方形。奶奶提着一個桶和一根木棍棒,桶和棒的顏色都已經成灰黑色了,肯定是用了好多年的。我們來到一個廣闊空曠的地面,奶奶用打火機把一小部分紙先點燃,見火勢旺盛便開始投放紙錢了。我抓起幾張就往裏放,有時火會被紙蓋住了,奶奶就拿起木棍把紙翻過來繼續焚燒。紅紅的火焰給無趣的活動增添了幾分氣氛。妹妹覺得有趣,抓起兩三張紙錢就想往裏丟,可又怕火燒着手,遲遲不敢出手,一直在火焰邊緣試探。終於鼓起勇氣,往桶裏一扔。結果,調皮的紙錢卻落在了桶的外邊。惱羞成怒的妹妹一下子就不幹了,坐在地上,雙手搭放在腰間,嘴巴氣得鼓鼓的,說:“我不玩了,哼!”我和奶奶都被逗笑了。奶奶給氣急敗壞的妹妹又補了一刀:“你姐姐3歲多就跟着我燒紙錢了,你都5歲了,也一定可以的。”可妹妹看上去好像更生氣了,最後還是我給了她一顆糖才走的。

每次與奶奶燒紙錢,心情都特別愉快舒適,因爲每燒完一次,我就又長大了一歲。我也知道了:燒紙錢是一種對死者的悼念,因爲人們相信燒去的紙錢,死者在那個世界裏纔有錢用。燒的紙錢越多,對死者的悼念也就越深。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