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

那些剩下的東西小作文

本文已影響 8.82W人 

當你問一箇中國學生什麼是“對數”時,他可以從定義到性質到應用準確、詳盡地爲你解答,然而當你問他煮一千克米飯需要加多少水時,他可能會苦思冥想半天然後無奈地告訴你:“不知道。”如果你問一箇中學生發生地震時該如何保護自己,他大多是不知道;問他在野外被毒蛇咬傷了怎麼辦,他還是不知道——至於爲什麼會不知道?就更沒人知道了。

那些剩下的東西

難道學校除了傳授給學生應試的知識和技巧之外,再就無所作爲了?學校教育到底應該給學生什麼?有人說:“當你把從學校裏學到的知識全部忘記,那剩下的就是教育給你的東西。”可是今天的學校教給學生的,除了應試的知識和技巧,到底還剩下些什麼?

教育界有一句名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育在教給學生豐富的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傳授給學生學習的能力、生活的常識和做人的道理。

美國高三所學的課程甚至還趕不上中國初中課程的難度,到國外留學的中國高中生常常被視爲天才,因爲他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數理化無所不精,由此可見,中國人的智力水平堪稱一流。可是,爲什麼染指諾貝爾科技獎的基本都是外國人?爲什麼高精尖的科技發明總是被歐美日科學家所壟斷?這就是教育的差異所致。國外學校在長達12年的基礎教育階段,教給學生的更多的是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

在一次世界中學生智力大賽中,一位中國選手一路過關斬將,可以說不費吹灰之力便脫穎而出。然而到了總決賽,中國選手雖說領先了美國選手很多分,冠軍已經近在咫尺,但由於有一道題沒有答好,內心被失敗的恐懼擊垮,竟當衆嚎啕大哭,最終是在美國學生的安慰下才穩定住了情緒。比賽結果是中國選手大獲全勝,但卻讓中國教育很沒面子。

教育的功能除了“育才”,更重要的是“育人”。所以,基礎教育首先應該加強學生做人的基本素質的教育,然後再向他導入知識的清泉。否則,縱然知識的泉水再澄澈甘冽,也只會在不良的環境中慢慢變質,最終淪爲一潭死水。

近幾年的高考改革讓我們看到了希望,中國的教育正在向着健康的軌道邁進,相信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會蒙受到它的恩澤。但改革的旅途上荊棘叢生,需要我們努力剷除那些有礙教育發展的路障。教育立,則人立;人立,則國立。所以,我們在關注教給學生什麼知識的同時,更要關注學生身心的成長,讓學生在忘了學校教給他們的知識之後,他們身上那些“剩下的東西”依然會支撐着他們走向美好的未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