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

中華文化小作文

本文已影響 9.21W人 

8月19日,我早早地起了牀,穿上了襯衫,戴上了鮮豔的五星紅旗,來到學校。我們排好隊,在陳老師的帶領下向湖頭文化大禮堂走去,去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感受它的魅力。

中華文化

一進入大禮堂,同學們靜靜地坐在椅子上。要是以前,我們必然嘰嘰嘰喳喳地吵個不停,恨不得把大禮堂的屋頂都給掀翻了。而今天的我們出奇得安靜,大禮堂裏靜得連一根繡花針掉到地上都能清晰得聽見。過了一會兒,一個身穿粉藍色襯衫,小平頭,國字臉的伯伯走了進來,我定睛一看這可是金華的名人——老孃舅裏的張路前,張伯伯。他一進來就和我們打招呼,頓時給我一種親切的感覺。今天的他成了我們的“老師”。首先張伯伯拿出了一個用毛竹編的飯籃,並告訴了我們這飯籃的歷史和作用。原來這個飯籃是在六七十年代的時候放剩飯的東西,那時的農民都是起早晚歸,做好飯後,就放在籃子裏,這樣幹農活時餓了就吃類似於現代的飯盒……之後又介紹了幾個農具,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鹽罐。它還分大和小,它的顏色偏黑,小鹽罐是分隔層的,隔層還可以分開,目的是爲了防止鹽的潮溼,就在外面開了一個小洞,如果有水就會滴到下面的隔層,還可以做豆腐。

在張伯伯的深情並茂的講述中,我知道了關於這些農具的作用及歷史,讓我體會到了我們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傳統文化的魅力。

我們不僅認識了農具,還參觀了文化禮堂內老藝術家的文化作品。這一次接待我們的是一個約六十幾歲,頭髮花白,但卻精神抖擻的老爺爺。我們先欣賞牆壁上張貼的字畫,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讓我不由地讚歎“真是妙不可言啊!”這一幅幅奔放有力的草書,得練習多少個日日夜夜啊!正當我們細細觀賞的時候,老爺爺的動作吸引了我,只見他從地上拿起一張長長的紙平鋪在了桌上,我猜想他一定要開始創作了。於是我趕緊湊到桌邊,同學們也紛紛圍了過來,老爺爺一邊寫一邊對我們說:“練毛筆字,沒有捷徑,唯有不停地練習。”老爺爺的字是成年累月的象徵,如筆走龍蛇,每個字一筆而下,猶如神仙般的縱逸,來去無蹤。我們的目光不禁隨着他的筆尖遊走,看得入了迷。寫完後,我好奇地問:“老爺爺,您練了幾年?”他和藹地笑着說:“我呀,有四十幾年了。”聽到這句話,不僅是我,就連周圍的同學們也驚歎一聲。也讓我明白了,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都是堅持不懈地努力和付出。

不知不覺,一個早上過去了,我們的學習也到此結束了。在回家的路上,我的腦海中還不斷地回想着早上的一幕幕。中國文化真是博大精深,身爲其中一員的我倍感驕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