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

尋找身邊的傳統文化作文(精選8篇)

本文已影響 9.41W人 

篇一:尋找身邊的傳統文化作文

尋找身邊的傳統文化作文(精選8篇)

吹玻璃

玻璃透明而純淨,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有玻璃製成的玻璃門、玻璃窗、玻璃杯……而我今天講得是一件傳統手工藝品——吹玻璃。

在河坊街的路中間,有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那就是一排由傳統手工藝人設立的傳統手工藝品攤位。我和媽媽一路走着,突然停下了腳步,被這個叫吹玻璃的攤位吸引住了。他的攤位上擺放着許多惟妙惟肖的工藝品,有動物、樂器、水果等。

他的工作臺很簡單,是一張鋪着紅色檯布的長方形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塊光滑的鋼板,鋼板上焊着一把“火槍”,裏面的溫度大約1200多度,會噴出一束火紅的火焰。工作臺的邊上還放着幾把工鉗。只見師傅戴着墨鏡,手上拿着兩根玻璃管,準備做一隻公雞。首先用一根玻璃管在火槍上拉出一個小泡,然後另一根也放置火槍上,再不停地拉伸玻璃管來回滾動處理,等差不多拉卷出所需要的造型,接着用工鉗修整玻璃管,使造型更加逼真。你看,公雞的尾巴呈現了出來。隨後,師傅又用同樣的方法先後做出了公雞的身體、腳、頭、雞冠。差不多20分鐘,像變魔術一樣,一隻栩栩如生的公雞就大功告成了。

這位吹玻璃的手工藝人是來自江蘇鹽城的蔡志官師傅。他來杭州河坊街已經14年了,他的手工作品,上過電視、報紙,他是個有名的“藝人”!

一根玻璃管經過火中一番吹拉,就變成了一件晶瑩剔透的藝術品。真心佩服手工藝人憑自己的勞動與智慧帶來的藝術,爲我國的手工藝品感到驕傲!

張庭豪

篇二:尋找身邊的傳統文化作文

精湛的技藝

棕編

踏着好奇的步子,尋找杭州的傳統文化。週六,我們尋尋覓覓,來到了杭州特色文化街--河坊街,我想:河坊街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呢?好奇心驅使我恨不得一步就到河坊街。

邁着步伐,穿過紅綠燈……車水馬龍的河坊街就在我們面前,有商人的叫賣聲,有衆人在說話的聲音,還有商人叫衆人拿東西的聲音,“嗨,你的燒餅別忘拿了哦”。

大約走了100米左右,我們來到了一家用糉葉編成的小動物小木屋,那些棕編小動物非常精緻,每一個小動物都活靈活現,大小不一,讓人賞心悅目的感覺。忽然,我盯上了一隻小蠍子,這隻小蠍子逼真可愛,大約我手掌心一般大,眼睛黑乎乎的,腦袋圓圓的,尾巴微微上翹,我上前仔細詢問了一下:“您好,請問您這隻蠍子多少元,怎樣稱呼您?”他坐在小木屋裏,微微擡頭笑着對我們說:“我姓王,在這裏已經二十多年了,這隻蠍子給你30元吧。”王爺爺繼續給我們講道:“我十五歲開始趕廟會擺攤賣棕編,做了近30年生意了,在這裏不僅吸引國內遊客,同時也非常受外國買家,最大腕的就是霍金,中國人越覺得不起眼的民間手藝,外國人就很好奇……”說着說着,王爺爺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我聽了王爺爺一番話,讓我對民間手藝的興趣感越發濃厚了。同時也聯想到我外公也是竹編手藝人,老家一帶有名的竹匠,說起來我還是匠人後代呢!付完30元錢,我們和王爺爺告別,並答應王爺爺好好保存這個小蠍子。走了20米左右,我回頭望着王爺爺,他用他熟悉的棕編藝術編制着下一個藝術品……

在河坊街這條歷史悠久的街上,類似這樣的工藝還有很多很多,如:泥人塑像、玻璃吹氣……數不勝數,是尋找傳統文化的好去處,讓我們下次再打開她吧!

洪睿霖

篇三:尋找身邊的傳統文化作文

糖畫

風和日麗的星期天下午,媽媽帶我來到了熙熙攘攘的河坊街。琳琅滿目的工藝品,各種各樣的美食那麼好看那麼好吃,但是都引不起我的注意。我最喜歡的是那又好玩又好看又好吃的糖畫。

糖畫轉盤指向“兔子”,還沒讓我想起兔子長什麼樣,糖畫已經畫好了:先從耳朵到頭再到身體,然後到腿,最後是尾巴,在頭上輕輕一點成眼睛。這隻小兔子好像立即要跳出操作檯,要逃走啦!幸虧畫糖畫老爺爺用竹籤把它扣住了。我接過糖畫“兔子”,對着陽光一照,多麼晶瑩剔透,活靈活現。我已經眼饞嘴也饞,一口咬下去是那麼的甜。

糖畫爺爺告訴我:糖畫起源於明代宮廷,人們用模具印製唐獅、糖虎等用來祭祀,後來傳入民間,變成了糖畫。四川是糖畫最盛行的地方,成都糖畫將工藝和美食巧妙融合,受到到各年齡段人們尤其是小孩的喜愛,“觀之若畫,食之有味”。

糖畫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童年,帶給大家美好的想象,而且將民俗文化之美深深印刻在我們孩子們的心裏。願糖畫“甜的藝術”能傳承下去,不要成爲那些“遺失的美好”。

連子瑞

篇四:尋找身邊的傳統文化作文

越王城遺址公園

越王城遺址公園在湘湖邊越王山山頂,是春秋戰國時期越國屯兵抗吳的軍事城堡。下面我們一起去看看這座國內保存最爲完整的城堡遺址吧。

我們現在來到了城山廣場,正前方就是點將臺,也是越王城的正門,城門是由許多大石塊建造而成,門上寫着“越王城山”四個大字。左邊有一個高大的瞭望塔,上面還留着舊時的戰鼓,四周長滿了茂盛的常青藤;走進城門,右邊一個清澈的小水池,山上的泉水叮叮咚咚的流進水池裏,常年不斷。

沿着小路往上走,到了半山腰,我們可以在古亭休息片刻,遠遠望去,連綿起伏的羣山倒映在碧綠的湖水中,來來往往的遊船在湖面上盪出一條條白色的波紋。踩着石階向上走,不久便到了山頂。穿過馬門,迎面就是洗馬池,三匹高大的石頭駿馬彎着腰在池邊飲水,旁邊的放生池邊上一棵長滿青苔的歪脖子老樹,彷彿在等着它的親人歸來。繼續往前走,可以看到很多老建築,鐘樓是原城山寺的配套建築,曾是清乾隆嘉慶年間“湘湖八景”之一的越城晚鐘。越王祠裏放着古越國三傑的雕像,分別是:句踐,文種和范蠡。牆上還有很多廣爲流傳的故事雕畫,如:西施別越,臥薪嚐膽等。

穿過祠堂後的小徑,一眼泉水靜靜的淌着,名叫“佛眼泉”,此泉旱年不枯,終年流淌,泉水冬暖夏涼,入口甘甜。

這是一座穿越了千年的古城,也是讓我們瞭解歷史的老師。

朱欣陽

篇五:尋找身邊的傳統文化作文

中國民間手藝

糖畫

因爲我要觀察中國傳統文化,所以媽媽帶我來到了杭州的歷史街——河坊街。製作糖畫需要的材料有金屬板、鏟子、勺子,如果沒有這幾樣東西,那麼你什麼也做不了。

首先,做糖畫必須有糖漿,糖漿是由麥芽糖、白糖、蜂蜜這三種物質製作而成的。想要把它們熬好,必須要熬一個小時左右,還要把糖漿熬到稠爲止。如果你把這三種物料中的其中一種換掉,那麼做出來的糖畫的味道就不是原來糖畫的味道了。

接下來,畫糖畫的伯伯開始畫了,我選了一隻兔子圖形的,因爲我屬兔呀!伯伯畫糖畫的技術很好,一會兒上一會兒下,一會兒左一會兒右,一會兒重一會兒輕,伯伯做糖畫還非常快,當他在做眼睛的時候他停了一會兒,爲了把眼睛做好,伯伯必須用精湛的技術。

伯伯把糖畫畫好了,就拿出一根竹籤,把竹籤定在糖畫上,就這樣一個糖畫製作好了。

伯伯把糖畫遞給我,我看見了一隻可愛,活靈活現的小兔子。

我先讓媽媽吃了一口,然後我也吃了一口,我剛吃下去就說:“糖畫真好吃呀!”接着,我又說“糖畫雖然好吃,但做起來真不容易啊!”

我希望這些傳統文化可以繼續流傳下去,因爲現在會做這些傳統手藝的人不多了。伯伯聽我說完,也接着說道:“是啊,現在會做傳統手藝的人真的不多了!”

潘雨彤

篇六:尋找身邊的傳統文化作文

航木雕歸

中國有四大木雕工藝,分別是東陽木雕、黃楊木雕、龍眼木雕和潮州木雕,其中最著名的東陽木雕就來自於我們浙江。今天我想和大家說說東陽木雕的代表作品《航歸》。

《航歸》作者陸光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從藝40年,涉及各種題材的藝術珍品400多件問世。《航歸》是1997香港迴歸時,浙江省政府委託陸光正大師雕刻,作爲賀禮送給特區政府。它是偉大歷史時刻的見證者。

遠看《航歸》,上面是長方形的雕塑,下面是深紅色的底座;近看它,底座像一片片梅花林,邊框是鏤空的。中間雕刻的是三艘帆船,正在浩瀚的大海中航行,天空中漂浮着朵朵祥雲。仔細看,你會發現帆布和雲朵都是鏤空雕刻的,置於畫中卻又立體,非常神奇!它代表了香港這艘帆船,馬上就要遠航歸來,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這件木雕作品用料考究,工藝精湛,令人嘖嘖稱奇。我想陸光正大師雕刻的時候一定費了很大心血,傾注了對香港的美好祝福。

人人都說點石成金,其實木頭也能成爲一件藝術品。我相信:如果你看到它,也會和我一樣驚歎!

魯夏瑄

篇七:尋找身邊的傳統文化作文

糖畫

唐代大詩人陳子昂喜歡把糖溶化,做成各種圖案,一邊玩賞一邊吃。他到長安遊學求官的時候,太子看上了他的糖畫。他纔有機會見到皇上,得到升遷。回家以後,他爲了紀念皇上的恩遇,就收徒傳授糖畫,並將它傳向四方。故事中的糖畫是一種傳統民間手工藝,以糖爲原料,畫出各種圖案,被列入中國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週末,爸爸帶我去河坊街尋找糖畫,讓我有機會近距離的觀察了糖畫的製作。糖畫手藝人把糖塊放入銅鍋,開火把糖溶化。糖塊慢慢地變軟,溶化成糖汁,爲了防止粘鍋,要不停地攪拌。大氣泡變成小氣泡,糖的顏色變成黃褐色,空氣中瀰漫着一股香甜誘人的氣味。誘人的香味吸引了兩位德國友人,手藝人關了火,應德國小朋友的要求開始製作一個小豬佩奇。她舀了一勺濃稠的糖汁,盛滿了糖汁的鐵勺,像蘸滿了墨汁的毛筆,在手藝人手中揮灑自如。剛開始,糖汁溫度高,流動得快,手藝人的動作也快。她不停地抖放鐵勺,不一會兒功夫,一條在噴水的小鯨魚就出來了。我一看,呀,原來是佩奇的腦袋和長長的鼻子。溫度逐漸變低,糖汁流動得慢了,手藝人的動作也慢了下來。她輕輕地讓糖汁從鐵勺裏流動到鐵板上,一放一頓,佩奇的裙子就穿好了。在裙子上加很多褶皺,就成了一條漂亮的百褶裙。一勺糖汁用完了,她又盛了一勺糖汁。只見她又快速地抖了兩下,佩奇的兩條腿就畫好了。鐵勺飛快地在裙子中間穿來穿去,佩奇的手和尾巴就出現了。最後,她在竹籤上沾上糖汁,粘在佩奇的身上,用鐵鏟壓實,用剷刀剷起,佩奇就大功告成了。整個過程不到兩分鐘,動作一氣呵成,拿捏精準,猶如行雲流水,乾脆漂亮。小豬佩奇在陽光下,晶瑩剔透,栩栩如生。

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已經出現能製作糖畫的智能機器設備,說不定這些製作糖畫的手藝人會被機器替代,但是我覺得糖畫是沉澱着民族智慧的傳統技藝,不應該被遺忘,值得被更好地傳承和保護。

朱槿

篇八:尋找身邊的傳統文化作文

魚皮衣

週六,我去了西溪溼地博物館,裏面展示着一套古樸雅緻的民族服飾,這件衣服的衣袖、衣襟、領口都繡着雲紋。整件衣服深淺不一,呈現出褐色、淡黃色和白色相間。你知道這件衣服是用什麼做的嗎?其實這是魚皮做的衣服。魚皮衣是赫哲民族中最具特色、最具標誌性的服飾。

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下製作魚皮衣的過程:

第一步:要選一條比較大的魚,比如大馬哈魚。

第二步:用手把皮拉一點點,然後用木刀往皮下面用力戳,再一點一點地剝下來。

第三步:把剝下來的魚皮鋪在木板上陰乾。

第四步:用木齒鋸刮掉魚鱗。

第五步:將魚皮灑上玉米麪,然後用油袋包起來,用繩子綁好。一人把它放進木鍘的凹處,一人上下鍘動。經過反覆地捶打、翻動、揉搓,直到魚皮變軟泛白爲止。

第六步:最後用魚皮線把魚皮縫在一起,魚皮衣就完成了。整個過程最快也需要七十多天才能完成。

魚皮衣的製作是赫哲族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偉大創舉,體現了他們的勤勞勇敢和聰明才智。這項工藝在2006年已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應該好好保護和傳承它。

李卓然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