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

碎片化的生活作文例子

本文已影響 8.01W人 

隨着智能手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逐漸被碎片化了,從過去的紙質閱讀到現在的閱讀網上隨處可見的文章,從過去的到超市購物到現在的在淘寶上隨時的購物,就連社交也被碎片化了,從過去的和朋友聚餐到現在的在微信上隨時的聊天,這些改變給我們帶來的是好處還是壞處,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碎片化的生活

第一次瞭解到碎片化這個概念是在一節語文課,補課老師當時對我們說提升語文水平的關鍵是要加大閱讀量,這時一個經常被老師罵的一男孩嘀咕道;“我平時閱讀量很大的,我天天翻我爸朋友圈。”“你說的是碎片化的閱讀,我現在說的是紙質閱讀!”教室裏瞬間爆發出一陣爆笑,在笑聲中,我突然有一個疑問:什麼是碎片化的閱讀?

在網上查閱資料後,我大致明白了我大致明白了碎片化的閱讀的意義:在空餘時間,閱讀一些網上沒用的東西,不僅沒獲得知識,還浪費了大把時間和精力。這句話使我想到一個場景,我有一個壞習慣,在網上查閱資料時,經常會被旁邊一些東西吸引,然後一個個看下去,等我反應過來,我看的東西已經和我想查閱的東西一點關係也沒有了,而媽媽問我爲什麼查了這麼久時,我卻把當時看的無關緊要的東西忘記大半了,再去做作業時,我會經常分神。

有些人習慣在睡覺前,衛生間裏,公交車上低頭看手機,他們美名其曰:“我再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其實他們的行爲和浪費時間無太大差別,他們看得大多數都是無關緊要的垃圾信息,這麼說的話,是不是我們不應該使用碎片化的時間?

每件事都有兩面性,我們不可能會常常有整塊的大把時間美國小說家愛爾斯金先生曾經寫過一個故事——《忙裏偷閒》,故事主要敘述了作者小時候在練習鋼琴的過程中,他的老師告誡他,長大後不可能會有像現在這麼多大把時間,所以應該在工作歇息的閒餘時間中五分鐘,五分鐘地練習,作者當時因爲年齡小而沒理解老師的意思,當作者去哥倫比亞大學當老師時,他每天應爲要批閱試卷而沒時間寫作,這時,作者想起他鋼琴老師的教誨,他試着做了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受益匪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應該像那些用碎片化時間刷微博的人那樣——因自己刷了很多微博還做完了事,雖然很忙,但稱自己很“高效”,真正的高效應該像愛爾斯金先生那樣,用工作迅速剩下的時間去寫作,練琴等。

作爲一個學生,我們應該像愛爾斯金先生那樣——把握好時間。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