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

失落的時間碎片作文

本文已影響 8.94W人 

“時間究竟是什麼?沒有人問我,我倒清楚;有人問,我想說清楚,卻茫然不解了。”千年前的奧古斯丁曾發出這樣的感慨。然而,奉行着“惜時如金”的現代人卻鮮少有這樣的思考。

失落的時間碎片

這個時代以科技與文明的現代化給我們另一種生活方式,也教會我們另一種思維方式。在公交車和地鐵上,“低頭一族”刷着每日的快餐新聞;候餐期間,大多數人選擇瀏覽或更新微博朋友圈;早上醒來和晚上臨睡前的最後一件事,都是查看自己的手機消息。生活在現代城市中的我們,對時間唯一的體驗便是滴滴答答的鐘表。尼爾·波茲曼曾這樣嘆息:“自從鐘錶發明以來,人類生活中便沒有了永恆。”

然而可笑的是,用碎片填滿生活的人們不但沒有意識到時間的隱退,反而還自以爲充實了時間。可實際上,他們是以具體的物質層面的功利目標代替對生活的體悟。

在這裏我們不妨用西美爾的一段論述來看看用碎片化“充實”自身的結果:“人們越來越迅速地同事物中那些經濟上無法表達的特別意義擦肩而過。對此的報應似乎就是產生了那些沉悶的、十分現代的感受:生活的核心和意義總是一再從我們手邊滑落;我們越來越少獲得確定無疑的滿足,所有的操勞最終毫無價值可言。”在這種情況下,極端的無聊與極端的忙碌在本質上是相似的,因爲人們實際感知的仍是那些具體的事務,而非生活本身。

那麼在現代語境下的那些“特別意義”又是指什麼呢?在思考這個問題時我想起了梭羅。他認爲現代生活充斥着讓人分心的瑣事,纔會前往脫離塵囂的瓦爾登湖,融入進那青山翠影,沉浸在那湖光瀲灩中,努力拾取失落的時間碎片,迴歸簡樸寧靜的生活,在自然中重審自我。這對於我們而言是一種啓迪。儘管我們可能無法再模仿他的行動,但是他那真正融入生命、感受時間之流的行爲,卻是我們找回生活的碎片,找回生命本真的最後的基督。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碎片化生活的弊端。在我看來,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並非其他,而是在於我們的思想有散成碎片的傾向。在這個凡事都被打得粉碎的時代,如何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而不被碎片淹沒,似乎成了現代人亟需關注的命題。

也許我們可以試着成爲不被外界左右的真正的自我,試着珍惜生活中的美好,試着坦誠地與自然建立聯繫。蓋若志存高遠、思慮宏通,則從一個個碎片中也能見其大,所求自高,所見自遠;如果心在眼前咫尺之間,就是面向森林,也可能只見一棵樹而不見整片林。

月亮仍是天空的瞳孔,只不過詩人木心看見的,不再是古意的從容了。

走馬觀花的碎片化生活只會使我們的靈魂落得很遠。面對洶涌的碎片洪峯,試着用心體會,嘗試體驗神祕的時間之流吧。不久,那一塊塊時間碎片便能被拼成綺麗的生命之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