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載體讀後感

品中國文人陶淵明讀後感800字作文

本文已影響 8.68W人 

“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這一句應該是對陶淵明一生避世的真實寫照,他二十九歲入仕,沒過多久回家;三十五歲再出仕,後又丁憂回家,這樣來回了四次,縱觀他的出仕之路,應能看出他的恬然、真意。他並不是不食人間煙炎的,他的田園,一直與俗世相關。陶淵明,他是真的“詩人中的詩人”。

品中國文人陶淵明讀後感800字

文中提到他的真性子,我想他的真是矛盾的,他一生去尋找自然,尋求安靜閒適,說得更俗一點,他只是想尋找一個能安心喝酒的地方。於是有了“桃花源”,於是有了文中的“素心人村落”,但另一方面他又尋找自己實現抱負的門路,但我想他和明朝大思想家“心學”的開創者——王守仁一樣,在人生的最後十幾年裏,尋找到了。或許是一個雨夜頓悟,或是一次酒醒後的吟思,他尋找到了真正的“真”。於是返璞歸真,他的心中應該是壯麗河山,但他用身邊東西表現他們,而他與王守仁不同,他並不想傳世,他僅僅是當一個老農民陶淵明,頭戴葛巾帽,腰掛酒葫蘆,放蕩山水之間,形骸田園之際。

迴歸田園的陶淵明,田間地頭總能看到他的身影,“開荒南野際,守拙故園田”“既耕且已種,時足讀我書”……由此看來,陶淵明的田園就是俗世田園,實實在在田間幹活,又實實在在地反饋生活。他是雅得那麼俗,既“倚南窗以寄傲”,又“帶月荷鋤歸”,他並沒脫離俗世,所有詩中的“閒適、恬淡、雅韻”都來自他的素心,融合成了他個人的“靜謐”。

陶淵明一生貧苦,這是他的抉擇,不想奉承上司,所以直接回家,檀道濟前來巴結,請求出山,面對糧食與肉,淵明並未放棄尊嚴,放棄品格,奉勸檀道濟帶回去,自己也在次年十一月,貧病交加死去,這是他的抉擇,不禁令人思考,當我們面臨抉擇時,應如何選擇?我想這有個答案,堅守自己的品格,順從自己的本性,信任自己的直覺,做好自己的抉擇,這應該也是陶淵明寄情山水的源頭之一吧。

“充滿勞績,但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這是寫陶淵明,一人被生活打磨得食不果腹的人,卻依然能用一雙美的眼睛寫生活,不能不說,這纔是“真性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