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載體讀後感

讀城南舊事有感作文例子

本文已影響 8.05W人 

還是十六歲的年紀,懷揣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夢想,四處閒逛。破舊的書攤是流連忘返的地方,幾元錢一本的書籍是最好的承載。

讀城南舊事有感

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映入眼簾,綠皮的封面,像極了大自然的色彩。不過,那時的我不知道林海音,沒有讀過她的《竊讀記》,看中的是價格,僅僅五元錢而已,對我這個囊中羞澀的窮學生而言,恰到好處,可以裝模作樣,證明自己是個愛讀書的娃。

書買回來,帶到樹林裏,找了如此僻靜的場所,是該認真欣賞精彩的內容?沒有,每一個字都認識,連起來根本不懂意思。年輕的我喜歡小說,喜歡故事,獨獨對散文不感冒,不願讀,讀不懂,覺得這樣的作家都是無病呻吟,做些“爲賦新詞強說愁”的煩惱事。

最後的結局——嶄新的《城南舊事》束之高閣,落滿厚厚的灰塵。再過了幾年,已找不見了蹤影。

後來的許多年裏,我熟悉了林海音,知道她是個偉大的作家,心思縝密,邏輯清晰,情感豐富,也許多次看到《城南舊事》。只是每一次,都是掃一眼,不屑一顧。年少的記憶太過深刻:這本書不適合我讀。

幾天前,同事在辦公室裏捧着書籍,正是《城南舊事》。我十分好奇:“這本好看嗎?”她花朵綻放在臉上:“不錯啊,越看越有滋味。”“真的?”“真的。”

得到了肯定的回答,雖然心裏有些不太相信,但還是從家中找出了《城南舊事》。家中藏書較多,裏面恰好有。

重新翻開,前言已經選入了人教版五年級的課本《冬陽·童年·駱駝隊》,《爸爸的花兒落了》也入選了人教版八年級,已經讀了不下十餘遍,也一遍遍地講解與學生聽,熟悉的味道撲面而來,像是久違的遊子見到了家,抖落了一身的灰塵,可以舒服地躺下,感受瀰漫在記憶裏的溫馨。

一頁頁翻開,一個個鮮活的人物立在眼前,一幕幕童年的趣事上演別樣的精彩。《惠安館》裏的女瘋子“秀貞”,《我們看海去》的荒園裏的厚嘴脣年輕人,《蘭姨娘》裏的蘭姨娘和德先叔,《驢打滾》裏的宋媽……都是那麼的親切,都是那麼的熟悉,彷彿就在我們的身邊。

原以爲翻翻就完了,卻沒想到翻開了就放不下了,套句廣告語“好吃得停不下來”。《城南舊事》雖是散文,卻是小說的架構,每一章看似毫無關係,卻又相連在一起,還有字裏行間的淡淡鄉愁都令人慾罷不能。

每次看到妞兒,踢球的夥伴,背井離鄉的宋媽……家鄉的味道就氤氳成潮溼的空氣。每一個故事,都有一個主人公離去:秀貞意外找到小桂子,帶着妞兒離開;一尊小佛像透露了行蹤,年輕人被警察抓走,蘭姨娘與德先叔共結連理,乘上遠去的船隻;宋媽坐上毛驢,消失了視線裏;爸爸大病而亡,小英子的童年也徹底結束了……這是個成長的故事,這是個悲劇的故事,這更是個無奈的故事。

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幅美麗的人文風景圖,秀貞是瘋子,小英子沒有嫌棄;年輕人是個賊,卻是個負責的哥哥;蘭姨娘似乎有點浪,但最終找到了歸宿;宋媽的兒女雙雙丟失,卻有情有義……這是委婉的詩意,這是寧靜的意境,這是美麗的中國畫,這是崇高的情感價值觀,這是沒有半分功利心裏的人間煙火味。

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思緒,一部年少根本看不下去的書,卻讓年近不惑的我讀得蕩氣迴腸。

感謝林海音女士,帶給我價值連城的作品,帶給我人文裏的最好享受,帶給我中年裏的情感碰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