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載體觀後感

大國糧倉觀後感800字(精選4篇)作文

本文已影響 9.6W人 

篇一:大國糧倉觀後感800字

大國糧倉觀後感800字(精選4篇)

看完紀錄片《大國糧倉》後,我深有感觸。其中最令我爲之震撼的,是電影開篇提出的疑問,中國是怎樣用全球7%的土地養活20%的人口。電影以“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爲論點,全面回答了“誰來養活中國”的質疑。向我詮釋了何爲大國糧倉。

電影從1949年起中國經歷的不同年代的彩色膠片開篇,展現了中國近幾十年來,如何解決墾荒,造田,選種,水利等多方面糧食問題,最終完成了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健康”的歷史性轉變。

在電影中幾個動人心絃的故事之中,最打動我心的,是關於紅旗渠除險隊的故事:爲了能讓他人安全順利地修建紅旗渠,除險隊隊員們在工具缺乏情況下,用鋼籤把有可能帶來落石危險的石塊排除掉,攀登於懸崖絕壁之上,而保障他們生命安全的,僅僅是一根繩子。是什麼讓他們如此無畏,如此艱辛地開鑿這樣一條天河,爲的就是能夠把糧食安全、糧食生產的主動性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爲此他們縱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這便是當時人民對糧食的追求,與對建成大國糧倉的需要的真實寫照。

而在電影中,如焦裕祿,袁隆平等農業勞動、科研工作者中,最令我爲之敬佩感動的,則是我們無私的袁隆平爺爺。他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爲“雜交水稻之父”。爲了能解決中國的糧食危機,讓全中國人民吃飽飯、吃好飯,自1964年開始,幾十年如一日地在田地中堅持着,爲追求而努力奮鬥。而其所代表的更是無數默默無聞的農業工作者,也正是他們無私奉獻的科研精神,才爲大國糧倉的建設做下重要基礎。

自古以來,食爲政首,大國糧倉的建成毋庸置疑地證明了中國人不僅能夠解決吃飽飯的問題,而且還實現了從“吃飽飯”向“吃得好”、“吃得健康”的歷史性轉變。中國糧倉的豐收爲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讓人們真正認識到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

我們向世界證明,中國人靠自己養活中國,這便是大國糧倉。

篇二:大國糧倉觀後感800字

當我走出大國糧倉的電影院,電影裏的一幕又一幕彷彿還在眼前……

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他熱愛故土,不彎脊樑;還有那個有着兩個夢想的袁隆平爺爺,他希望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比掃帚還長,籽粒有花生那麼大;令我無法忘懷的,還是那空中修渠,紅旗渠修築者,他們用盡十個春秋,只爲造福後代!

大國糧倉是紀錄片,影片以誰來養活中國人開篇詳細地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從解決溫飽問題到邁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和動人故事。從北大荒到紅旗渠,從袁隆平爺爺再到千千萬萬的科研人員的努力。終於,中國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不僅能解決吃飽飯的問題,還能實現從”吃飽飯”到”吃得好””吃得健康”的歷史性轉變。讓人們記住了中國人要牢牢捧緊自己的飯碗,碗裏要永遠盛滿中國糧!

從衆多人的努力中,我們學習到了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以及以袁隆平爺爺爲代表的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在農業科技攻關征程中矢志創新,勇攀高峯的奉獻精神。而我印象最深的是紅旗渠精神。紅旗渠精神是在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形成的。紅旗渠動工於1960年,勤勞勇敢的30萬林州人民,苦戰10個春秋,僅僅靠着一錘,一鏟,兩隻手,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了這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影片裏,當年的修渠者說出”哪有什麼安全措施,就是綁着繩子,在空中作業,如果不小心就摔下去”和那句”和我一起去的一羣朋友只剩下我了”,我無法想象,爲什麼前輩們要如此堅持。直到我聽到其他修渠者說:“那個時候生活困難,沒有飯吃,就派專人到處挖野菜煮着吃,肚子雖然空落落的,但沒有開小差的。當時大傢伙想法很簡單,就是我們苦幹一輩子,讓後代享福!”我才明白。

什麼是紅旗渠精神?一一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這,便是紅旗渠精神!紅日初升,其道大光,邁入21世紀,中國正進入新時代。生逢其時,與之共長,我們正是新時代的好少年,新時代的河海蓬勃奔流,我們置身其中,雖爲滴水,但仍抱懷着投入其中的灼灼理想,傳承紅旗渠精神,於時代華章上再書一筆少年意氣風發。

篇三:大國糧倉觀後感800字

糧食,國計民生的基石,國家安全的底線。“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悠悠萬事,吃飯爲大。”

在本電影中講述了糧食生產已從最初的墾荒,造田到大力研發種子和水稻科技農業。近年來,糧食產量持續提高,這爲我國糧食安全和外界複雜多變的局面,各種克服驚險挑戰做出了強有力的撐腰。雖然局勢一片大好,但糧食問題並不是毫無問題。例如我國耕地實在有限,大多爲山地丘陵,淡水有限,可人口衆多。所以雖然我國目前生產目標已變成在質量上提升,而不是積累數量。人民羣衆也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和吃得健康轉變。但是我們更要保持清醒,絕對不能在糧食問題上粗心大意。

人民日報上說到牢牢把握住糧食安全,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在國家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這些目標指示了我們糧食生產必須環環緊扣,絕不分心,堅決不可對糧食生產掉以輕心。

謀長遠,看長遠,把中國糧食裝得更滿,端得更牢,讓中國飯碗成色更足,必須要把保障糧食安全這根發條擰得緊而又緊。這句講話概括了保障糧食安全等的重要性。

農民積極性要提高。糧食生產的基本就在農民手上,只有農民的積極性提高了,糧食產量和質量纔會提高,更可以保障收益。因爲農民種糧能賺錢,國家糧食就安全。所以我們應該在政策和經營上去調動農民們的積極性。既保障農民們的利益和收益也保障糧食生產問題。使得農民們不吃虧,有錢掙,儘可能的還多得利。

產能基礎要夯實糧食是大家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快速發展的根基。解決掉這個吃飯問題,根本出路是在科技。在電影中介紹了一座大型儲糧基地,裏面做好了天天的技術檢查,科技的糧倉儲藏好了糧食並且不會發黴。這些片段讓我們認識到要落實好藏糧於地,和科技的提升,保存好糧食的儲存。並且也要堅決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才能使來年的豐收埋藏在地底,讓科技的帶着種子破土吧!

袁爺爺說過“一粒糧食可以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飯碗要牢牢我在我們中國人手裏。我們搞農業的,一定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盡我們努力的。”

篇四:大國糧倉觀後感800字

“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當我看完《大國糧倉》這部影片,我心中感慨萬千!

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新中國成立後,我國人口衆多,地皮又少,人們餓的餓死,逃的逃荒,那場景慘不忍睹。後來以黨中央爲核心,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知識青年下鄉開懇北大荒改造梯田,後來又有了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遂步完善了一系列水利工程基礎設施的建設,又實施了承包責任制到戶的政策,糧食緊缺的困境才得以緩解。以袁隆平爲代表的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在農業科技攻關征程上矢志創新,勇攀高峯的奉獻精神影響下,中國人民解決了糧食生產,水利灌溉,種業發展,糧食儲藏等等奇蹟工程。現在我國出產的棉花、玉米、糧食穩居全世界第二,真不愧是“大國糧倉”啊!

當我吃着香噴噴的白米粉,就馬上想起中國的大功臣袁隆平爺爺,如果沒有他的偉大壯舉,我們大中國十幾億人口現在連飯都吃不飽,更別說享受其他待遇了。

2021年5月22曰,中國工程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水稻之父袁隆平”與世長辭,國人悲痛不已。他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夢想試驗田的禾苗像高粱那麼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他和助手在稻穗下乘涼。另一個夢想就是要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保障國家和世界的糧食安全。”

“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地端在中國人的手上。”爲了實現這一夢想,袁隆平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白手起家,從無到有,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幹驚天動地的事,做隱姓埋名的人。”屢經挫敗,攻克一個又一個頂尖技術難關。

在他的心裏,國家利益爲重,科學事業爲重,名利卻最輕。他一生紮根在稻田之間,從最初畝產700公斤,800公斤,到現在的雜交水稻雙季畝產已突破1500公斤,中國人牢牢端穩飯碗,實現了千百年來,人民心中最樸素的願望。這讓上億人口擺脫了飢餓。

袁隆平和他的團隊通過開辦雜交水稻技術培訓國際班,已經爲80多個發展中國家培訓了14000多名雜交水稻的技術人才。全球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雜交水稻大面積種植,種植面積達700多萬公頃。

袁隆平爺爺這些感人的英雄事蹟,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想想我們今天的幸福日子,都是老前輩們拼死奮鬥換來的。我們怎麼能不加倍珍惜?爸爸經常跟我提起他小時候的痛苦生活,土地承包責任制到戶之前,農村生活非常艱苦,爸爸家裏人口衆多,他的哥哥姐姐很早就沒念書了,全家大小都去隊裏掙工分,掙了一年的工分也只能換取幾百斤口糧,哪裏吃得上飽飯呢?只能用爛紅薯,野菜來充飢。後來,被逼無奈,伯父帶領姊妹幾個歷盡千辛萬苦去開墾自家的荒山,種上紅薯、黃豆、玉米等五穀雜糧,才得以勉強維持溫飽。今天之所以能吃上飽飯,這完全是袁隆平爺爺的功勞呀!父親經常告誡我:“要節約糧食,不要隨意浪費,一粒糧食一點汗。”父親的這番話我牢牢記在心中。

我們不但要愛惜每粒糧食,而且每個人從小就要有自己的夢想,通過自己刻苦學習,努力向上,堅持不懈,不畏艱難險阻,迎難而上。用實際行動一步一步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在祖國需要的地方,貢獻自己的力量,有一份光發一份熱。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