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載體話題

看大山的女兒有感(精選7篇)作文

本文已影響 7.8W人 

篇一:看大山的女兒有感

看大山的女兒有感(精選7篇)

近日,一部以“時代楷模”黃文秀爲原型的電視劇《大山的女兒》走上熒幕,影片真實還原了一位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大城市工作機會而主動請纓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的當代青年,她帶領村民實施脫貧攻堅的故事,引起了廣大基層青年幹部強烈共鳴。

從走出大山到反哺家鄉,黃文秀以其“一心一意”的堅定信念、“一往情深”的爲民初心、“始終如一”的無私奉獻彰顯了新時代基層幹部的良好形象。廣大青年幹部要讀懂本片中的“精神密碼”,拿好信仰之“杆”、責任之“槳”、創新之“犁”,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堅定、更加自信地擘畫壯麗藍圖。

以信仰爲“杆”,舉好“亂雲飛渡仍從容”的理想信念之旗。“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她白天遍訪貧困戶,分析致貧原因,晚上與“村兩委”研究脫貧對策,夜深了,一個人孤零零住在村部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子裏,用初心堅守着曾經許下的諾言。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安身立命之本,唯有理想信念,纔有“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姿態不懼亂雲飛渡、勇競百舸爭流。回望黨的百年風華,無數的偉大成就都是革命先輩們在飽受飢寒的艱苦條件下創造的,正是有理想信念這最豐盛的“精神食糧”,黨和人民一同跨越“婁山關”,勇闖“臘子口”,不懼任何挑戰,在百年變局中開創新局,踏平坎坷成大道,信仰的力量在百年風雨洗禮中生生不息,越發活力。

以責任爲“舵”,掌好“捨我其誰挑重擔”的使命擔當之舟。她毅然接受組織安排的任務,奔赴偏遠的貧困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帶動88戶418名貧困羣衆脫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敢於擔當,勇於作爲,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特質。新徵程上充滿挑戰,唯有擔當實幹,方可贏得民心,順應時代。“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新時代要求我們不能畏首畏尾、避難就易,要有越是“險灘”越要闖,越是“陡坡”越要攀的“闖勁”,“怕擔責、恐問責”的青年幹部究其根本是忘了初心,必將被人民拋棄。“我爲羣衆辦實事”不是一句口號,從羣衆急難愁盼問題入手,敢抓敢管、敢試鋒芒纔是守使命、勇擔當、固初心的直接體現。

以創新爲“犁”,耕好“爲有源頭活水來”的開拓創新之田。“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山裏缺產業問題,她帶領村幹部和羣衆學經驗、找路子;爲了打開銷售渠道,黃文秀帶着全村發展電商;爲了解決村民生產生活用水問題,黃文秀帶着大家修建蓄水池、渡槽……新時代對青年幹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爲青年幹部要提升工作的創新意識,打破慣性思維,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要。創新首要在學習,要有本領恐慌,學習要不拘泥於形式,堅持學理論與學典型相結合,結合自身的優勢創新謀劃工作,探索路徑,而非憑空想象。創新要有勇氣,切忌固步自封,敢於正視問題、突破常規,善於探究解決問題的新途徑。創新要有意識,要從思想上增強創新意識,跳出傳統思維框架,嘗試從新角度去分析解決問題,開拓全新模式。

篇二:看大山的女兒有感

風華正茂的年紀,她選擇泥濘,告別繁華;青春正盛的歲月,她紮根基層,反哺家鄉。近日,以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黃文秀爲原型的電視劇《大山的女兒》在央視熱播,同爲青年幹部,黃文秀的感人事蹟令我一遍遍反覆觀看,斯人雖已矣,精神如明燈,我們青年幹部當以黃文秀同志爲鏡,投身基層沃土,逐夢鄉村振興,用青春力量譜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建功鄉村振興,青年幹部要有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黃文秀研究生畢業後,拒絕了留在大城市的機會,毅然選擇回到家鄉百色革命老區工作,並主動請纓到貧困村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她始終堅守着初心使命,把改變家鄉落後的面貌作爲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基層是廣大熱血青年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新時代的青年幹部,要堅決擯棄心浮氣躁、好高騖遠的心理,要像黃文秀一樣,在選擇人生理想的時候,主動響應祖國和社會的需要,把身心沉到基層一線,踏踏實實紮根於基層沃土,用心解決羣衆的急難愁盼,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以持之不息、奮進不止的姿態,在鄉村沃土繪就絢麗的青春畫卷。

建功鄉村振興,青年幹部要有強烈的責任擔當。在基層的一千多個日日夜夜,黃文秀白天走村串戶遍訪貧困戶,晚上研究脫貧對策,制定工作方案全力推進。她帶領村幹部和羣衆學經驗、找路子,發展杉木、砂糖橘、八角、枇杷等特色產業,建立百坭村電商服務站,發展農村電商,在脫貧攻堅一線苦幹實幹、傾力奉獻。如今,我國脫貧攻堅已取得全面勝利,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成爲了時代賦予我們青年幹部的歷史機遇。基層青年幹部作爲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肩負着實現農民富、農業強、農村美的重任,要學習黃文秀這種捨我其誰、時不我待的奮鬥姿態,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投入到鄉村振興事業中。在鄉村振興的最前沿勇擔先鋒,敢打頭陣,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特點,根據個人專業特長和當地資源稟賦,大膽創新、傾情創業、實幹巧幹,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用心用情用力爲鄉村振興賦能增色,將鄉村振興美好藍圖變爲實景圖。

建功鄉村振興,青年幹部要有深厚的爲民情懷。黃文秀用2個月時間遍訪了全村195戶貧困戶,繪製出百坭村“貧困戶分佈圖”。每到羣衆家中她就會主動幫他們打掃院子、幹農活,一邊幹活一邊嘮家常,不帶絲毫嬌氣,村民們很快就都喜歡上了她。黃文秀“用腳步丈量民情,把百姓當做家人”的實際行動,贏得了百姓信賴,贏得了羣衆支持。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始終把植根人民、依靠人民作爲根本宗旨和力量源泉,因此,青年幹部在與羣衆交往時要永懷赤子之心、厚植爲民情懷,把農村當成自己的家,把農民當做自己的親人朋友,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困。在深入調研中摸清家底,在深入羣衆中瞭解想法、聽取建議,幫困難羣衆找到穩定的致富道路,真正做到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用實際行動來提升人民羣衆的幸福感、獲得感、滿足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青年幹部要以昂揚奮發之姿在篤行爲民中揚帆遠航,跑出鄉村振興的發展“加速度”。

篇三:看大山的女兒有感

在xx市稅務局也有一位像黃文秀這樣的優秀駐村第一書記,她出生在經濟發達的廣東,畢業於xx名校,但卻立志改變廣西鄉村貧困地區的面貌,在選派第一書記時主動報名成爲了全市最年輕的第一書記。駐村三年多時間她工作非常出色,被村民譽爲“旱藕美女書記”。她帶領村民開拓旱藕產業,使加工後的旱藕粉遠銷國內外。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之際,作爲一名黨務工作者,我真心希望更多的年輕女性幹部可以像黃文秀一樣,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做偉大事業的建設者、文明風尚的倡導者、敢於追夢的奮鬥者,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發揮“半邊天”作用。

篇四:看大山的女兒有感

最近,抽空看了前段時間央視一套黃金時段熱播的電視連續劇《大山的女兒》,沒看全,卻記住了黃文秀遭遇的兩場雨……

第一場雨:百坭村的枇杷成熟了——這可是鄉親們脫貧的“金枇杷”啊——急等着運輸出去的時候,卻因爲暴雨損壞山路,車輛進不來,眼瞅着30萬斤價值超百萬元的枇杷就分文不值了。

黃文秀幾個詢問、一個決定、一個相當有魄力的舉措扭轉乾坤:從枇杷存放點到車輛停靠點步行需要多久?一個框能背多少?我們能動員多少羣衆參與進來?這幾個問題很快有了答案:從枇杷存放點到車輛停靠點步行一趟需要一個小時,一個筐能背60斤,我們能動員近千名羣衆參與。“如此一來,五個小時我們就能搞定30萬斤枇杷,幹!”

可是,在下雨;可是,是山路;可是,是夜間;可是,還有很多年邁的老人也主動參與進來,必須要考慮到他們的安全!與此同時,駐村工作隊的同志仍然不忘通過手機拍攝照片、視頻上傳網絡、朋友圈,更多的第一書記看到了,紛紛動員鄰村的黨員同志前來支援!

“像長征!”“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當看着崎嶇的山路上,手電亮成了一條龍,黃文秀感慨地說。是啊,脫貧攻堅路,就是一條長征路,蜿蜒、崎嶇、百轉千回……

說句實話,看到這裏時,我流淚了,不僅僅感動於黃文秀的魄力,更感動於羣衆們的積極無私參與。我在想,如果我們遇到這樣的情況,有沒有魄力做這樣的決定,就算做了這樣的決定,能不能動員上千名羣衆無私參與進來?

我也想提幾個問題:我們村的書記敢這麼幹嗎?我們村的羣衆會積極參與嗎?我並不怕我們的村書記看到這篇文章,我也不怕我們的羣衆看到這篇文章。

我們村的書記、我們村的羣衆:你們敢回答我這個問題嗎?

第二場雨:明明知道會有暴雨,還是義無反顧地“偏向虎山行”,因爲那一刻,她的內心裏裝的是百坭村的羣衆,而恰恰沒有了她自己。

母親在挽留,同事在勸阻,鄉親們在擔心……一路上,她還在通過電話解決鄉親們的問題。也許,那一刻,她已經預料到了危險,可是,她已經沒有回頭路了……

我又想起了我們的工作狀態,24小時保持通訊暢通,外出要請假、報備,遇到突擊性工作、臨時性任務的時候,不允許玩“失聯”——包括電話不接、微信不回,包括不在本地等等。誰不想有個週末,誰不想陪家人呢?可是……

如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仍然是基層的重要工作,從穩定就業到環境整治,從就醫就學到產業發展,從信訪維穩到權力公開,所有的一切仍然離不開鄉村幹部。

怎麼才能幹好?

用心、用情、用力就行。

將人心比自心,如果這個獨居的大爺是你家親戚,怎麼對待他?

將親情融入鄉情,如果那個來上訪的大娘是你的母親,你會怎麼處理?

將壓力化作動力,如果這個爲學費發愁的姑娘是你家侄女,你怎麼來幫她?

鄉村幹部依然奮戰在一線,“黃文秀”們依然在崗在幹,我們最親的羣衆們也依然在努力爲自己更加美好的生活而拼搏着……

篇五:看大山的女兒有感

“認識一下吧,我是黃文秀,三十歲,壯族,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泥村第一書記”點開《大上的女兒》的第一集,這段在雷雨中的獨白就已讓我淚流不止。忍痛看完全部,特寫下此篇以紀念無數個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黃文秀”。

憶黃文秀——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寒士俱歡顏。“我來自廣西貧困山區,我要回去,把希望帶給更多父老鄉親,爲改變家鄉貧困落後面貌盡綿薄之力。”“我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讀完大學,一定加倍努力工作,不辜負國家的培養。”“百色是脫貧的主戰場,我有什麼理由不來呢?我們黨是切實爲羣衆謀發展謀幸福的黨,我是一名共產黨員,這就是我的使命。”這些平平淡淡的話語,字字句句擲地有聲。這是黃文秀的初心和夢想,也是她無怨無悔的選擇,更是她服務奉獻的不竭動力。有些人從山裏走了,就不再回來,你從城裏回來,卻再沒有離開。來的時候惴惴,怕自己不夠勇敢,走的時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華。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脫貧的戰場,你是醒目的黃花。

記黃文秀——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2019年6月17日,是人們永遠祭奠的日子。黃文秀在從百色返回駐村途中遭遇山洪不幸犧牲。30歲年輕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她帶着對事業的無限眷戀走完了如山的人生,短暫而又厚重。在百色市殯儀館告別廳裏,上百人聚集於此,紛紛灑淚,沉痛送別;在微博上,送別黃文秀等話題配上了黑白照片,上千萬網友祈禱送別。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必定崇尚英雄。守護楷模,就是守護一個國家的光榮記憶、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據劇組回憶,拍攝期間總有羣衆跋涉幾公里前往觀看“黃文秀”像不像,不少羣衆邊看邊流眼淚,這就是人民心中有她的最好見證,是人民不會忘記的生動詮釋。

做黃文秀——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黃文秀的心已溶進了扶貧事業啊!對貧困羣衆,她寄予了海一樣深的情!作爲一名年輕的90後村文書,在學習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的同時,也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在以後的工作中,要真正地做到紮根於農村,紮根於基層一線,將自己的所學所想,充分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不講條件,不辭辛苦,始終跟着黨走,按照黨的要求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爲民服務,在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路上,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築夢路上,我們繼續着黃文秀同志的事業!“芳華雖短,但燦爛地綻放過,馨香永存!”黃文秀的事蹟向我們展示着:在推進新時代脫貧攻堅的偉大事業中,年輕的共產黨人,應該這樣生,應該這樣行!

歲月的華章,總是在青年披荊斬棘的前行中書寫:歷史的鼓點,也總是青年在奮進中敲響。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是希望。只要青年的我們不怕苦、不畏難、不懼犧牲,在祖國的大地上揮灑汗水,在艱難的一線逆行出征,定能展現出青春激昂的風采,奔赴更加美好的未來!

篇六:看大山的女兒有感

近日,一部以“七一勳章”獲得者黃文秀爲原型的電視劇《大山的女兒》走上熒幕,影片真實還原了研究生畢業的黃文秀放棄大城市工作機會主動投身扶貧一線的動人事蹟,真情謳歌了以黃文秀爲代表的當代青年黨員用青春芳華詮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弘揚了脫貧攻堅精神,在觀衆心中立起了一座精神豐碑。

《大山的女兒》是深摯的回望,重溫着“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

脫貧攻堅戰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戰役,規模大、任務重、難度高,一路走來,在最貧的堡壘、最窮的地方,數百萬扶貧幹部無我無私、無怨無悔地耕耘,1800多名同志犧牲在脫貧攻堅的偉大征程上,繪就了團結就是力量的時代畫卷,創造了人類史上的減貧奇蹟。以黃文秀精神爲代表的脫貧攻堅精神,是我們黨在脫貧攻堅道路上篳路藍縷的成功密碼,也是繼往開來銜接好鄉村振興的寶貴財富。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不是某個時期的事,而是需要保持勁頭、長期堅持的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廣大青年黨員要始終堅持踐行“脫貧攻堅精神”,將其貫穿於所有工作始末,讓其在新時代熠熠生輝。

《大山的女兒》是深切的希望,呼喚着更多最美奮鬥者投身到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中,繼續創造屬於新時代的榮光。

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座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黃文秀同志爲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黃文秀把青春和生命奉獻給了脫貧事業,是新時代英雄的傑出代表,以普通人的平凡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讓億萬觀衆感受到了時代楷模的精神力量。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在一個個火熱的“勞動場”上,呼喚着更多的最美奮鬥者艱苦奮鬥,銳意進取,努力幹出一番無愧於時代、無愧於青春、無愧於黨和人民的事業,全力以赴、矢志不渝地去實現人民對更美好生活的嚮往,唱響新時代“青春之歌”。

《大山的女兒》是深情的矚望,激勵着廣大青年黨員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奮勇前進。

芳華無悔,初心不滅。《大山的女兒》播出後,黃文秀的動人故事,震撼着我們的心靈,“來的時候惴惴,怕自己不夠勇敢,走的時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華”,她用一顆赤誠之心,踐行着爲人民服務的青春誓言,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平凡而偉大的頌歌,描繪出一幅新時代脫貧攻堅的畫卷。黃文秀同志雖然離開百坭村、離開我們、離開黨和國家三年了,但她的精神卻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激勵着無數“大山的女兒”勇往直前。一批批青年黨員接過民族復興的“接力棒”,把初心和使命落實到本職崗位上、一言一行中,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做不懈努力。

篇七:看大山的女兒有感

黃文秀這個名字,我早就聽說過了,知道她是一名大學生村官,但是她的具體事蹟並不瞭解,只知道國家號召全體黨員幹部向她學習。

通過後幾集的觀看,我瞭解到黃文秀是衆多第一駐村書記中帶領老百姓脫貧致富的典範。她出自大山深處,在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之後,放棄了大都市優厚的生活條件和工作待遇,毅然回到生她養她的故鄉,一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一座偏僻的大山,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夢想。

她依託家鄉獨特的地理資源優勢,動員鄉親們建立起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等專業合作社,克服重重困難,想方設法,以不服輸的精神和意志,讓一個個貧困家庭擺脫貧困,走向富裕,過上了幸福生活,昔日破敗落後的壯鄉百坭存一下子成爲了人們生活的樂園,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這部電視劇涵蓋了許多家庭、社會、價值觀等元素,拍攝得比較好,是一部弘揚正能量的好劇。在我看來,有反腐倡廉方面的,比如在枇杷合作社成立之前,在枇杷的銷售環節,馬萬里因吃百分之二十的回扣而被老百姓和黃文秀等第一書記的檢舉揭發,縣紀委監委所立案調查,維護了老百姓的經濟利益,爲羣衆辦了一件好事,後來又通過正規渠道,成立了枇杷種植合作社,激發了老百姓種植枇杷的積極性,枇杷的面積大幅度提高,增加了農民收入。

廉潔的家教家風給黃文秀的成長營造了良好的土壤。黃文秀不僅是一位黨的好乾部,還是一位孝女。劇中的許多細節深深地感動了我,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她平日裏只能在駐村裏辛勤工作,只有星期五才能和家中的父母團圓。他的年邁的父親因爲患上癌症,動了兩次手術,在她動身回家看望她的父親時,鎮上的於鎮長和村裏的兩委班子成員給她的父親一些錢,讓她回去給父親買一些營養品,都被黃文秀婉言拒絕了,而父親在得知女兒因公犧牲的消息後,萬分悲痛,肝腸寸斷,縣領導給他的撫卹金,他的父親堅決不要,他用顫抖的聲音說:“我家裏不缺錢,把這部分資金送給了沒有脫貧的貧困戶吧。”說完,潸然淚下。

這部劇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團一集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一羣名牌大學生從北京來到這座深山之後,他們不僅給大山裏的孩子們樹立了榜樣,也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改變了寡婦龍雙應家的大女兒金鳳的命運,原來,由於家庭等原因,使金鳳患上了自閉症,把自己封閉起來,住在她們家裏的兩位女大學生,利用所學的哲學理論和一位著名詩人的詩句,給金鳳講解人生哲理,使金鳳走出了低谷,性格變得開朗起來,學習也變得更加努力了,還參加了合唱團,金鳳的母親無比感激,從此改變了她的人生。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鄉村振興,國家就復興。作爲大山的女兒,我們要向黃文秀書記學習,學習她的敬業精神,學習她爲民謀幸福的大愛品質,學習她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崇高精神,雖然她的生命因暴雨永遠定格在了年輕的三十歲,但是她的精神永遠活在人民心中,向年輕的黃文秀書記致敬!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