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二

炊煙之下作文

本文已影響 9.05W人 

炊煙之下,緊接着是煙囱和青瓦。

炊煙之下

煙囱筆直地指向天空,像是佛祖的擎天一指。

煙囱本是雪白,南低北高,高處做成了鋸齒的形狀。現在的煙囱沾滿了灰燼,和由青轉黑的瓦片已無二致,整體看去,像一座靜止的黑色“噴泉”。

“噴泉”下面是整潔的廚房,煙囱的正下方是一方土灶。灶前是兩口大鍋,能煮上二十個人吃的飯。灶後一捆捆柴依次排開,一季有一季的莊稼,便有一季的柴火。柴分軟硬,軟的如玉米、大豆、油菜的秸稈,入火即化,適合引火和炒菜。硬的如木料、竹棍,能長久地發出微弱的光焰,適合煲湯和煮水。還有些“不入流”的,木匠用剩的刨花、燃燒不產生有毒氣體的生活垃圾,它們是我的最愛。

無論隆冬與酷暑,每次回鄉下,我都搶着坐在灶口沾滿柴灰的板凳上。大冷天,灶口是最温暖的佳處。夏天很熱,一直撥弄火苗的我常常能蒸出幾身汗來,可我樂此不疲。孩子的破壞慾真是難以想象,他們恨不得在全世界燃起熊熊大火,南極冰川都要為他們融化。這可能源於人類天性中對熱量、光芒和力量的崇拜,只是成年人把它轉化成了對希望的堅信不移。

隨着歲月推移,毫不誇張地説,我生火的功夫已是“爐火純青”。真的,在灶膛裏留一塊燒紅的木塊,流通空氣火焰便是純藍純青的顏色,爸爸教我這招時,稱之為“三味真火”,這樣的火苗,得天地之浩然正氣,像一個虛無縹緲、通行千年的魂魄,功力相當深厚,燒開一鍋水,只需三五分鐘的功夫。

我坐在灶台後時,爺爺常站在灶前,兩鬢微霜,發號施令,威風凜凜。“大火!能多大就多大!”話音剛落,三把油菜杆就投身火海,整個灶膛裏的空氣全部變成了橙黃色,溢出來的就往煙囱跑,爆裂聲響徹雲霄。

炊煙之下,緊接着的是我火紅的、青春的面龐。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