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三

打破扁平的視角作文800字

本文已影響 9.86W人 

人們的慣性思維時常將某些事的發生與呈現定義為“當然”與“應該”,我們浮於表面、流於經驗,忽略本質核心與另一種可能,其危險卻始終蟄伏,伺機給我們沉重的一擊。

打破扁平的視角作文800字

當然,這裡的某些事是被界定在無統一標準的、短期長期難以證實證偽的事件。例如個人追求、男女平權問題等,而非日出於東方落於西的自然規律、法規公序等原則性事件。

基於這一共識,“當然應該是這樣”便耐人尋味了。“當然”投射的是一種本本、經驗主義,是憑著自己過去掌握的經驗,以十分侷限的認知給出的評價,難免落得理想主義,甚至唯心主義的圈套。面對清北的學子,我們自然地賦予其精英的形象,所以面對陸步軒回鄉賣豬肉之舉,只覺驚世駭俗,而後嘲弄中國的高等教育;面對近來清北畢業生輾轉杭州做基層之舉,更覺心寒與不解,而問之則以“清北人才當然投身科研一線,鑽研高精尖、去中央做幹部”作結,卻忽略了他們選擇背後的價值與意義,這樣的想法如此輕易地扼殺另一種可能與選擇,進而流變成世俗的枷鎖,認定“一個不在親生母親葬禮上哭的人必是殺人凶手”,其危險不言而喻。

其次,“應該”一詞具有太多不確定性,直接說明這一想法未被證實卻冠之以“當然”這一強調詞,如此想當然,與“何不食肉糜”有何二致?更何況,這一想法的不斷加強與普遍化,可能導致思想的僵化與固化,沉溺於全知全識的美夢,因惰性不去思考事態發展的真正趨向,進而走向愚昧。

不可否認,現代人認識世界,認識事物,大多源自間接經驗,畢竟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林清玄曾言“我總相信無論時代如何改變,這個時代總有卓越的人。”我們便要做那卓越的人,拋開“當然應該”的固化、適應心理,大膽地去質問“為什麼是這樣”,也許一次的刨根問底會無勞而返,但量的積累才能促成質的飛躍,創新的關鍵不在於一味研讀經驗,而在於掙脫了線的風箏飛向的廣袤天空,也許那時,我們會發現有太多事情“不是這樣”,但正因這一推翻的過程,象徵著理論觀點的進步,須知這個世界無時不刻不在發展,理論也需成為一個動態的向前的過程,譬如提及農村,我們不能想當然地認為它應該還是落後、粗俗的面貌,在精準脫貧的努力下,我們是時候轉化刻板印象與固有成見。

事物既非永恆不變,思想怎能止步不前,擁有多元視角,拒絕扁平化的危險因子,於實踐中掌握真理,正船而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