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二

默契不是美德作文

本文已影響 8.11W人 

2014年6月,臨近世界盃G組小組賽最後一輪美國和德國的大戰,比賽地點累西腓暴雨成災,街道上的積水甚至過膝,而他們在球員通道中默默地等待着入場,等待接受暴風雨的“洗禮”。

默契不是美德

賽前對這場比賽的關注甚多,也許是因爲美國隊主帥克林斯曼曾率德國隊在06年取得第三名,也許是因爲此時兩隊如果打默契球保證平局就能攜手出線。一場關鍵戰就在大雨與議論聲中展開了。

德國主帥勒夫首次調整了首發陣容:波多爾斯基和隊副施魏因斯泰格上場,令人遺憾的是06年最佳新秀似乎不在狀態,無所事事的波多爾斯基半場被換下——-這居然是他本次世界盃最後一次出場,但是,與12年的那支德國隊不同,每一位坐上替補席的隊員,不管是隊副,老將還是新秀,都毫無怨言,都仔細關注場上的一舉一動,都做好出場的準備,都滿心歡喜的爲進球的隊友慶祝,德國隊再也不是一盤散沙,而是爲冠軍共同努力的一個團隊!隊副施魏因斯泰格則表現出色,銜接着進攻端和防守端,進可攻退可守。

而穆勒則是本場的關鍵人物,他的進球決定最終的1:0,穆勒又進球了,但他僅僅24歲,他像一把利刃,無處不在,總能出現在需要他的地方,他在本次世界盃上打的位置很多變,時而中鋒,時而邊鋒,但無論在哪裏,都能將能力全部展現出來。然而,曾經的拜仁主帥和克林斯曼卻認爲穆勒永遠無法成功,這對當時18歲的他是多大的打擊,但他堅持下來了,依舊不斷的努力,取得了如今的成績。

沒有媒體預想的默契球,大雨也無法抑制戰場上的硝煙,兩隊都拼盡全力在場上奔跑,勒夫在場邊全身溼透的指揮着,此時此刻默契變得不再是美德。比賽的節奏由於大雨的限制變得有些緩慢,德國隊的精妙配合無法全部顯現,而美國隊憑藉體能的優勢卻有不錯發揮。對克林斯曼來說,小組出線就實現了目標,但對勒夫來說,世界盃之旅纔剛剛啓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