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二

藏在米餜裏的年味作文

本文已影響 7.54W人 

隱隱約約的鞭炮聲起,我知道,又到了奶奶做米餜的時候了。

藏在米餜裏的年味

“做米餜”對奶奶來說是件大事。意味着前一天晚上的忙碌,意味着這一天清晨的早起,也意味着,這一年將結束。古人云“江春入舊年”,而米餜,就是我們家的“辭舊迎新”。

清晨五點鐘,我就被樓下廚房傳來陣陣鼓搗聲擾了清夢。揉着惺忪的睡眼,我拖着步子下樓,發現米粉已經煮好揉成了團,奶奶拿出昨晚凍在冰箱裏的“餡兒”——切成絲兒的蘿蔔、豆腐乾、冬筍,已經準備開始了。奶奶、媽媽、姐姐洗乾淨了手開始做米餜。她們似乎已經掌握了做米餜的精髓,看她們一攤、二放、三捏、四包,配合無間,動作迅速,我興頭大起,也加入了這一行列。

可我實在笨拙,做完的米餜實在是“慘不忍睹”。本該是“上弦月”的米餜,被我包成了“滿月”,邊角也不似她們的是一個個弧形,而是歪歪扭扭的三角形。我泄氣,大家也不禁笑出了聲。但我若是這麼容易放棄的性子,我也就不是我了。我又拿了新的米粉團,不再急於求成,而是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慢慢學,慢慢捏。學着學着,我發現了竅門,捏的時候左手和右手得互相配合,右手大拇指和食指要捏得快,這樣做出來的外皮,會變成一個“小碗”狀,這時候放菜,不多不少放半個“小碗”,接着對疊起來,捏出小花邊。可我實在捏不出好看的花邊來,只好化繁爲簡,粗略捏得個花邊就罷了。姐姐笑說我可比她小時候厲害得多了,因爲她那會兒跟外太公學做米餜,足足學了好幾年才學會。

做好的米餜需要上蒸籠蒸,底下要用土竈燒出最旺的火。我蹲在竈臺後,往竈裏添柴火,看着裏面竄得老高的火苗,心裏是濃濃的滿足感。往年光知道吃,卻不知道吃之前的步驟是這樣的繁瑣。

小小的米餜,看似簡單,卻不簡單,是精細的吃食,也是代代相傳的手藝。老一輩傳給小一輩,小一輩再往下傳……一年又一年,時間流逝,它成了我們的與衆不同的“年味”。經濟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國家越來越強大,而我們呢,也在這飽含着濃濃的愛意的米餜裏,嚐出了獨屬於我們的幸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