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三

距離,不一定產生美作文

本文已影響 7.15W人 

上述材料,讓我想到時下有一句流行語,叫“距離產生美”。而我卻不這麼認爲。兩者之間因爲距離的存在,相互的感知就會變得模糊,甚至產生錯覺。這何來“美”之一說呢?因此,若要尋求真美,必得靠近審察,必得親力親爲。

距離,不一定產生美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古人這句話實在精妙。它告訴我們只有近距離地親身體驗才能把握規律,只有零距離地親身接觸才能尋得真諦。是的,古往今來,大凡取得偉大成就的人,肯定腳踏實地,肯定實事求是,肯定因地制宜;而不是好高騖遠,想入非非,華而不實,追求所謂夢幻般的“距離”!

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年輕時就喜歡與昆蟲等打交道。有時候爲了觀察螞蟻,甚至趴在地上一動不動,人們都說這個人瘋了,同伴也不拿他當正常人看待。可是他後來卻完成了旁人望其項背的生物名著《昆蟲記》,彌補了生物學史上的空白。再說達爾文,爲了完成《物種起源》一書,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全球考察。著書時遇到一個不明確的現象,他不是憑藉記憶猜測,也不是捏造事實,而是再去親自調查取證,從而寫出了這部傑作。

法布爾,達爾文正是因爲這種實事求是的精神,因爲這種科學嚴謹的態度,才取得了令人驚豔的成就,也爲後世留下了永恆的美麗。

相反,因爲“距離”給我們帶來許多遺憾的實例卻太多了。比如中外揚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們只知道它一直髮揮着巨大的作用,卻很難準確地知道李冰父子在幾千年前是如何完成這項偉大工程的,因爲我們無法穿越時空的距離回到當時的情景,去了解當時的建設情況,更無法明晰地打聽到當初建設時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時空拉開了我們與古人的距離,也阻隔了我們的認知視線。

所以,我們不必盲目追求距離,更重要的在於做好眼前的事。“感動中國”被稱爲“中國人的年度精神詩史”,每年被評選出來的人物都有一個很大的共性:他們用行動詮釋愛的真諦,用行動弘揚責任的價值,用行動衡量承諾的份量。“感動中國”之所以感動中國,我認爲根本原因就在於立足本職崗位,用真情真義去傳遞一個正能量。也許正因爲如此,如今社會上流行一種“接地氣”的說法。接地氣不就是要我們腳踏實地,縮小彼此之間的距離嗎?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只有邁開步子,把腳下的距離一步步地縮小,才能真正地發現美,也才能真正地創造美。因爲人們處於遙遠的地方,是看不見一棵在地平線上努力生長的小草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