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載體讀後感

“子絕四”——讀《論語》有感作文

本文已影響 9.9W人 

三千多年前,有一位周遊列國的老人擁有弟子三千,爲人學而不倦,誨人不倦,留下千古永恆的警句爲後人“提個醒”。然而,這位老人究竟有着怎樣的爲人標準,在《論語》中我們便可以找到答案。“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思就是孔子沒有這四個缺點:不臆測,不武斷,不固執,不主觀。每每讀到這句的時候,我不禁慨嘆:這纔是大師的胸懷與智慧!

“子絕四”——讀《論語》有感

臆測指以主觀的形式猜測,也就是毫無根據的猜測,與主觀意思相近。臆測他人向來是矛盾的起點,而臆測事實往往引導出錯誤觀點。朋友之間往往會有對於對方的猜測,而在孔子眼中,這則是小人的表現,可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然而世上也是常有小人,少有君子。他們能夠明察秋毫,然後迅速作出自以爲聰明之極,實質毫無根據的判斷,並且以主觀矇蔽了洞悉世界的雙眼,最終也落不得好下場。歐陽修則是一位性情敦厚的君子,他先後推薦了三個人做宰相,而其中呂公著父子都攻擊過他,司馬光與他政見不合,王安石則固執己見,不同他交往。歐陽修卻沒有像小人一樣猜忌而記恨他們,用自己的主觀矇蔽他們在政事上的才華,而是推薦他們爲官從政,留下千古美名。有時候我們也會因爲一點小小的摩擦而去過分敏感而質疑他人,然後產生偏見,這些都是毫無道理無君子之腹的作法。其實,在真理面前亦是如此,臆測與主觀也是毫無根據的,如果沒有求證的根據就不要輕易向一邊倒戈,錯誤的結論往往會在心中紮下根基。

武斷與固執也是現在年輕人常常會出現的錯誤,拿到一個問題總是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覺,簡而言之就是衝動,不懂“三思而後行”,使得多少人失去機會,做出錯誤的判斷,並且一路錯誤直到撞牆吃痛才明白自己其實已經走上歧路。最典型的例子恐怕就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他敗給劉邦就只在“固執”二字。可想,一位年輕氣盛的小夥子有力量卻沒有頭腦,所謂“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只能成爲一員莽將,成爲一國之君則是妄想。“固執己見,必失人心”,西楚霸王因自己的一己之見矇蔽雙眼,難以真正的瞭解到人民的疾苦,很難真正瞭解到別人的想法,但每每自以爲是,真是可笑!導致最終烏江邊的自刎,留千古唏噓。大擺鴻門宴,酒席上刀光劍影他是否想過最終聰明的劉邦安然無恙,最後將他逼到江邊?他只懂一成不變的計謀,卻不明白計劃不如變化快。火燒阿房宮,當他憤怒的臉龐被跳動的火焰照的通紅的時候又是否想過鑄造它的匠人?憤怒下衝動的決定是有多麼可怕!正如這四字“毋必毋固”,不要持必定的態度處理事情,因爲事情的正確發展,未必如你想象的那樣必定,所以不要固執地去想事情,更不要在情緒化的時候下決定。

“子絕四”流傳千古,對現在如何成爲一個智慧的人做了一個智慧的引導,孔子則以他自己的一生像我們詮釋了究竟如何做人,不己見,不莽撞。穿越兩千五百年,當我坐在電腦前敲打鍵盤時依然感到那份文化的厚重,然而這“子絕四”也不過是《論語》的冰山一角,其中深遠的意味綿長而悠久,字字都是智慧的結晶。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