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

觀看天宮課堂第二課有感(精選5篇)作文

本文已影響 7.41W人 

篇一:觀看天宮課堂第二課有感

觀看天宮課堂第二課有感(精選5篇)

時隔3個月多,隨着航天員王亞平阿姨句熟悉的開場白,“天宮課堂”在距離地面400公里的中國空間站再度開講。3月23日,在約45分鐘的太空授課中,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化身“太空教師”給我們上了又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課。

在四季如春的空間站“點水成冰”,變出會發熱的“冰球”;冰墩墩在王亞平和葉光富之間翻滾着“走”直線;葉光富變身“人工離心機”,在太空硬是甩出了“水油分離”……一幕幕神奇現象讓孩子們睜大了眼睛。

一開場,王亞平阿姨用一顆“冰球”吸引全場目光,過飽和乙酸鈉溶液形成球體懸淫在空間站中,被毛杆觸碰後瞬間形成結晶,她告訴同學們,“它長得像冰球,其實是熱球。”

在太空拋物實驗中,王亞平阿姨將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拋出,它並沒有像在地球一樣掉落,而是沒着直線“飛”了出去。這是空間站微重力環境最直觀的體現,生動演示了天地拋物之間的區別。

在地面,水和油會自然分層,油在上水在下,在空間站失重環境下,這一現象卻大不相同。水油分離實驗中,王亞平阿姨手持裝有水和油的透明瓶子,搖晃後,水和油並沒有自然分層,而是混在一起。如何才能將水油分離開來?葉光富叔叔揭曉了答案,他快速旋轉瓶子,充當“人工離心機”,通過旋轉產生離心力,瓶子裏的水、油成功實現分層。

從“兩彈一星”、“嫦娥”問月,到“北斗”指路、“天宮”攬勝、“天問”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遊蒼宮、“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進,“中國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滿天神話變成現實”,的確,浩瀚太空裏越來越多的中國航天身影,正在將中華民族對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懷,譜寫成探索太空的現實詩篇。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

篇二:觀看天宮課堂第二課有感

太空授課的“選題”條件是實驗所需的材料和設備必須安全可靠、質量小、體積小、功耗小、對航天員健康無影響、不會污染座艙環境等;當然,也要考慮創意新穎、簡單可行、不需要花費航天員很多時間等因素。

“當時還設計了一個磁鐵實驗,但考慮到磁鐵可能對航天器內部儀器和設備產生影響,所以這個實驗被放棄了。”龐之浩補充道,此外,化學實驗有一定的危險性,爲了安全起見,太空裏的化學實驗通常在實驗櫃或者手套櫃進行,難以向地面學生呈現,因此挑選物理實驗作爲太空授課的內容更具安全性和可視化。

爲做好中國首次太空授課科普教育活動,當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教育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部門對活動進行了系統、周密的策劃,完成了課件、教具製作和地面課堂的準備工作,航天員還爲此進行了專題準備。

由於天宮一號是精密飛行器,航天員的授課活動必須小心謹慎,既不能動作幅度太大,干擾到正常飛行,還要當心漂浮的實驗器材、液滴影響到航天器安全。

作爲主講人的航天員王亞平,在備課時沒少下功夫。她精心準備授課內容,向專業教師虛心請教講課技巧。指令長聶海勝擔任太空課堂的助教,負責配合王亞平管理教具,維護課堂秩序。航天員張曉光幾乎是被“捆”在艙壁上聽完這堂課的,因爲擔任攝像師的他,要想在失重環境下保持平衡,必須用束縛帶把自己固定在艙壁上,才能在用手持攝像機的情況下,保持長時間穩定拍攝,把太空授課的精彩圖像傳回地面課堂。

“未來的太空授課將會有更多、更新穎的實驗內容和形式。例如天地對比實驗,比較蠶或蜘蛛在太空與地面吐絲的區別,觀察蝴蝶在太空中如何飛舞等。”龐之浩介紹,我國有關部門也已開始組織青少年設計太空實驗,並定期請專家評審,優秀的實驗方案未來有望在中國空間站上實施。

篇三:觀看天宮課堂第二課有感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

北京時間2021年10月2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的長征二號運行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神州十三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3名航天員帶着全體中國人的期望和祝福奔向蒼穹,前往浩瀚宇宙中的中國太空之家。

本週三學校組織我們觀看由三位宇航員老師給我們主講《天宮課堂》第二課,讓我們瞭解到許多關於太空和地球不同的地方,也更好地理解了“失重”這一概念。

從神舟五號到神州十三號,從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中國人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從未停止,半個世紀前,一曲《東方紅》響徹寰宇。現如今,鮮豔的中國紅閃耀太空,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航天夢早已匯入偉大的中國夢,成爲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的驚鴻之筆。

荊州這樣一座底蘊深厚的城市也在努力,從創文到進行雙優化,不可忽視的便是對學生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科普教育興起能有效激發人們對於學習的熱情。《天宮課堂》依託其優越的實驗環境,將我們平常難以實現的部分課堂實驗成功展現出來,爲我們的科普教育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爲學生的發展環境作出了重大貢獻。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荊州夢志在四方。”正如王亞平出征前所說,只要敢於有夢,勇於追夢,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夢想飛船,就一定能夠迎來自己夢想發射時刻,飛向屬於你的浩瀚星空。優化工作作風,優化發展環境,荊州之夢志在四方,不久之後的將來,必會成爲一顆明亮而又璀璨的星星,攜帶永不落幕的荊楚文化,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巨大貢獻!

篇四:觀看天宮課堂第二課有感

逐夢九天,萬里行舟。星空浩瀚無比,舟車不辭譜新篇。每一個航天人都是一顆耀眼的明星,他們懷揣航天夢,勇攀高峯,用實幹和創新實現中國航天夢,在浩瀚的太空中留下中國身影。自03年航天員楊利偉一飛沖天,航天事業就以“霸屏模式”從未離開我們的視線。半個多世紀前,一曲《東方紅》響徹寰宇;現如今,鮮豔的中國紅閃耀太空。如果奇蹟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如果夢想有顏色,那一定是航天藍。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航天夢”早已匯入“中國夢”,成爲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的驚鴻之筆。

“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問”問天、“天宮”覽勝,“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這是專屬於中國人的航天浪漫,當神話照進現實,就把情懷撒向宇宙,說給你聽。

九霄逐夢再問天,闊步強國新徵程。中華民族對無垠宇宙的探索,永無止境。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航天征途上每一步創新和突破的背後,都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艱苦奮鬥,他們帶給國人無數欣喜和榮耀;在帶給世界無數震撼的同時,更照亮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築夢征程。

2021年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開始中國迄今爲止時間最長的載人航天飛行。夢想變爲現實,中國再一次踏上了探索太空的征程。一次次不停的探索,一次次突破性的創新,一次次星辰大海的征程,都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艱苦奮鬥,也離不開祖國在背後的強大支持,我們深刻體會到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幸福與驕傲。我們不是第一個邁向宇宙的人,但,這片星辰大海,留下過我們無數的第一次。

這是世界上最大、講臺最高的課堂。距離地球300多千米的太空,中國航天員們正在進行太空實驗,讓6000多萬學生和圍觀直播的億萬觀衆彷彿置身宇宙。“天宮課堂”讓國人親眼見證中國航天發展的成就、科技自強的成果,也將點燃無數中國青少年的科學夢想。

空間站作爲國家太空實驗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蘊含着得天獨厚的豐富教育資源,對激發社會大衆特別是青少年弘揚科學精神、熱愛航天事業具有特殊優勢。

“天宮課堂”也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激發了空前的愛國熱情。這次太空授課活動,所傳遞出的社會意義遠遠大於科普意義,讓我們從中感悟到祖國的強大。“天宮課堂”蘊含着科技自信的“中國密碼”——國家強則科技強。科學技術體現着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中國是世界上少數獨立建有空間站的國家之一。幾十年來,廣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攻堅克難,勇於創新,致力於走中國自主研發科技之路,打破技術壟斷,展現出中國科技自信的一面,令世界矚目。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被束縛在搖籃裏。”當中華大地的先人們仰望星空,暢想嫦娥飛天、牛郎織女時,何曾想到後輩以勇氣與毅力大踏步走向太空。我們相信,在中國積極推動、合作創新開創世界航天新紀元的努力下,航天探索和科技成果將爲人類帶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從無人飛行到載人航天,從艙內實驗到太空漫步,從短期停留到中長期駐留……中國載人航天事業一次次在浩瀚太空刷新“中國高度”。寸心千古,宇宙裏的光年可能是古老中國的一次滄桑鉅變,而我們從未停止問天。

泱泱中華少年,吾輩當以航天精神爲基,探索浩瀚宇宙,征途星辰大海;探索從未止步,超越永無止境!

篇五:觀看天宮課堂第二課有感

從嫦娥奔月到萬物昇天,天地對話,神舟十三再授課。

“如同運動員在起跑線上晚了一步。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比別人更快的步伐,更快的速度來追趕。”30年前,我國確立了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第一步——上得去,回得來;第二步——出得去,對得準;第三步——造船爲建站,建站爲應用。

30年後,這些戰略已然實施,又一次坐在書桌前,與天空對話。精彩有趣的實驗如同星星之火點燃你我心中對航天的好奇。

完全失重時,重力並沒有消失;地球引力提供了空間站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太空冰雪實驗:過飽和乙酸鈉溶液形成液體球,結晶核顆粒打破液體穩定狀態迅速結晶,液體球結晶外觀像“冰球”實爲“熱球”。不禁聯想到北京冬奧會,冰天雪地之中,運動員們如烈火般燃燒,奧運精神永盛不熄。液橋演示實驗:水在表面張力作用下,將兩個塑料連接起來。水油分離實驗:快速旋轉小瓶,水油在離心作用下實現分層。太空拋物實驗:冰墩墩被拋出沿原有方向勻速前進,這讓我對經典力學牛頓第一定律有了初步認識與瞭解。

時至今朝,我們利用空間站特殊環境打造國家太空實驗室。高微重力科學實驗櫃—可支持開展需要更高微重力水平的實驗,可對相對論等效原理進行高精度檢驗。懸浮實驗臺有內外兩層,可通過噴氣和磁懸浮控制,可將微重力水平提高;無容器材料實驗櫃—實驗樣品可懸浮,與容器表面不接觸觀看了在其中進行的鋯金屬熔化與凝固實驗,小球深過冷過程中出現“再輝”現象。

小球散發着金色的光芒,如星河般燦爛。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星辰大海,永不止步。正如葉老師說的“勇敢追夢,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穿越星河尋找專屬於偉大中國人民的航天浪漫。當神話照進現實,就把情懷撒進宇宙,說給未來聽。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